2018年11月8日下午,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珐琅高端非遗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在国中陶瓷艺术馆隆重举行。 清华美院副院长赵超、副教授刘铁军、助理教授尹航、艺术家代表Vonmo(万慕)个人工作室创始人李颖臻先后致辞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侯文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马佩先后致辞 开幕式现场 珐琅高端非遗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是一场珐琅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视觉盛宴,基于传统的技艺,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展示了珐琅这一炫彩的古老技艺在现代所绽放出的新光芒。期待通过本次汇报展能面向社会促进珐琅传统技艺传承,推动珐琅工艺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激发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李颖臻《捧盒》 高云艳 《绮香》 顾建伟 《鹤寿双全》 王晶 《佛宝莲花》 陆璐 《藤缨》 丁晓飞 《宴乐赏功珐琅壶》 马维盛 《金瓯永固杯》 欧阳萩 《场》 付利利 《锦》 刘琳 《荷》《绽放》 2018年11月8日下午,研讨会以《承·传》-“珐琅的今生与未来”为主题拉开了帷幕,学术主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珐琅高端非遗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刘润福担任。 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总公司经理刘培金强调传统珐琅要与时代紧密相连,珐琅造型、纹饰等审美要素要与时代消费紧密相连。 北京工业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福文列举了日本金属工艺的具体案例,指出珐琅工艺的分工制与珐琅创新设计形成的工艺与审美的矛盾,这是当代金属工艺学者应该注重解决的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铁军从设计的视点强调了实用性、文化性、当代性、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侯样祥从为《工艺美术正名》说起,强调创新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本身具有深远的探索意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帆认为设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设计方法的理解,有效掌握设计的方式方法,才能推动珐琅设计的健康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毛增印从工艺美术学会的立场,强调了建立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引导收藏界对珐琅收藏的关注,会提高收藏界对珐琅艺术的收藏认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梁任生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以敬畏之心拜师求艺,是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石。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金氏景泰蓝传人金玉田强调传统珐琅工艺作家要具有扎实的技艺基础,立足于传统工艺,才能承传珐琅的工艺灵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佩璋强调了珐琅设计教学中造型、纹饰、材料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强调现代珐琅工艺的薄弱之处是造型能力,这是急待解决的传承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尹航提出应多注重理论思考,应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情感,积累美的情感,并由此上升到自己专业的理论思考。 参展艺术家欧阳萩表达了不忘初心的艺术坚守。 参展艺术家马维盛表达了作为第三代珐琅艺术传人,父辈对珐琅工艺的虔诚是祖辈世代珍重的情怀。 参展艺术家李颖臻认为科技与工艺并存,我们既要做一名合格的艺术家,也要做一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 参展艺术家付利利认为复制传统是对传统的破坏,跳出传统形式是时代的呼唤。 参展艺术家高云艳认为大巧若拙,工艺美术家就是从巧入手,从情感提升。
研讨会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