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中西画表现方式不同,都以美为主(附作品欣赏)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07-07

西洋人往往批评中国国画不是创作,而是依随古代传统模仿而成。这是错误的看法。其实中国画最重创作,其所以临摹古人,只是研究其画技及笔法而已,并非仿造。其原理与读书一样,我们如果希望打稳自己的学问基础,势必要读前人所著的书籍,然后由书本中获得知识,这不能说就是模仿作者。中国画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线条美,也要注意到色彩的调和,更要顾到画面的结构。

醉翁亭记

如果希望成为一个中国画画家,诗、书、画务必样样精到才行。中西艺术达到最高境地时,都是相同的。我一向说我不懂西画,但我认为画无论中西,都是由点、线构成的。不要说毕加索乱画,我们学画的,由他几笔线条,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尽管有人批评毕加索的标新立异,但艺术贵创造,他要有了深厚的造诣与功力之后,才能创新。中国画3000年前就是抽象的,不过我们通常是精神的抽象。

秋江野鹜图

近代西洋各画家所倡导的抽象派,其实就是受中国画的影响。抽象画,是由繁入简的一种过程。对一个画家而言,具象的路子走完了,就难免会走入抽象。我的泼墨方法,是脱胎于中国的古法,只不过加以变化罢了。我认为,抽象的始祖出于我们中国的老子。但我还认为,抽象是从具象而来,没有纯熟优美的具象基础就去搞什么抽象,不过是欺人之谈。画家当以造化为师。我常说,会作文章的一生必要作几篇大文章,如记国家、人物的兴废,或学术上的创见特解,这才可以站得住。画家也必要有几幅伟大的画,才能够在画坛立足。

湖光山色

所谓大者,一方面是在面积上讲,一方面却是题材上讲,必定要能在寻丈绢素之上,画出繁复的画,这才见本领,才见魄力。如果没有大的气概,大的心胸,哪里可以画出伟大场面的作品?

雪江归櫂图

画的另一目的,固然要求美,我看到真美的就画下来,不美的就抛弃了它。

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而是要悟到物的神韵。王摩诘有两句话说得好:“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再进一步引申来说,就是:“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画以表现美为主。中国画既有抽象、透视,也合物理,但为了表现美,往往就得利用不同的角度,画家也可以从各种角度,甚至于是从流动的角度来产生灵感,撷取美的构图。

文章摘自《张大千谈艺录》

附:张大千作品欣赏

山巔閒话

观瀑图

云巖图

白云隱居

漁村夕照

秋江独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