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你觉得有道理吗?小暑到了,也就意味着夏天真正来临了。“暑”之一字,放在夏天就是代表着热。夏天就是代表着炎热,与初夏不同,初夏时节可能还会有清爽的春天气息残留,在初夏还不会太热。但到了小暑,夏天的炎热就真正到来了。小暑过后,就是大暑,大暑是夏季里最炎热的时候。 每年的节气是固定的,每年新历的七月七日就是小暑到来的时间。小暑到来了,大暑也就不远了。小暑和大暑直接只隔着短短十六日,也就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会进入夏日最为炎热的时候。事实上,整个夏季里,大暑才是最热的时候,有时候小暑不一定会是热气逼人的日子,甚至还会下雨。小暑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于这个特殊的节气,人们也曾上心地了解过在每一年小暑这天的天气。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在小暑这一天如果下雨,在未来的一个月半里,基本都会是阴雨天气。 旧时的人们以农民与牧民为主。他们不是选择种田,就是放牧。种田与放牧的人们会十分注意天气的变化,天晴了农民好下田种地、牧民也可以上山放牧,天气的好坏决定着这些劳动人民是否能够出去劳作。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在小暑这一天如果天气放晴,在小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都是放晴的。如若在小暑这一天被天降雨淋了的话,在未来的四十五天里都会降雨,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牧民根本无法出门放牛。 这也就有了“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这一句俗语出现,并延用至今。能够流传这么久的民间俗语,都有着独属于他们的含义。有的民间俗语代表着寓言天气,有的民间俗语则是借自然界的一些平凡规律暗喻做人准则……借小暑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未来日子的天气,这不是高科技的预测,是一种经长期观察后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自然环境易受人们活动的影响,比如夏季和冬季的到来都比往常日子晚,并且提前结束。 也就是说,春季和秋季的时日大大增长。但是自然环境易改,自然规律却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人纵使有再大的才能,也无法利用任何手段人为地去改变自然规律。小暑就快到了,在今年的七月七日,大家不妨注意一下当日的天气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这句民间俗语在当今同样适用!农村老话:“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你觉得有道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