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街道河东社区,有位把面团玩出“花”的高手——67岁的手工大师潘小禾。他不仅是民间面塑大师,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文联民间艺术协会会员、杭州剪纸艺术专业委员常务理事。 退休后,他一如既往的忙碌着,有人说他退而不休是因为一时闲不下来,有人说他辛勤耕耘,是为晚霞生辉,可他心里只有一个最朴实的想法,“退休后为身边的人做点事,为周围的群众做点事,为孩子们做点事,为民间艺术做点事。” 活到老学到老,永葆思想常新 潘小禾说:“人退休了,但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理想,思想不能‘生锈’了。”为使自己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坚持学习,天天看书读报,除了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也学习工艺制作和艺术鉴赏,他的艺术作品以半立体面塑画、烙铁画、撕纸画等为主,多次在各类艺术节上崭露头角并获得嘉奖。 潘小禾老师的面人作品以及获奖证书 积极发挥作用,热心服务群众 2011年,潘小禾退休后,他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青少年艺术教育中,“孩子们还需要我,民间艺术还需要我,我还不能真正意义上的退下来。”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退休后,潘老师每天应邀奔赴各个学校和教育中心,指导青少年民间工艺的技艺,用他的话说,民间艺术现在不传承,恐怕将来就没有几个人会再使用,我们的民间艺术也将慢慢的退出百姓的生活,也将面临失传的可能性。所以每年的寒暑假期,许多青少年都会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酷暑或严寒,只要社区需要,潘小禾老师都会积极投身到社区教育,耐性的指导孩子们自己擅长的民间工艺,并不厌其烦的指导他们如何制作。 潘老师细心教学 孩子们开心的学习 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事前都需要准备很多,尤其是原材料的准备,每次开课前,潘老师都会为学员精心备课,并无偿为每一位学员提供工具和制作材料。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处,善于利用日常废弃的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教导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每件物品都有其更多的价值,通过细心变废处理,都是可以被变成有用的物件,授课中他教导孩子们一定要秉持这一朴实理念,而生活中他自己更是这样践行的,走入潘老师的家里,可以看到,家用设备及陈列,无不透露出这个艺术教师的朴实优雅。 潘小禾不愿放弃这门传统技艺。一直以来潘小禾老师都致力于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开发,坚持不懈的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