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仙岛记(上)

 xxjjsdt 2019-07-08

散  文

八仙岛记(上)

江苏/薛德华

(一)黄海仙境八仙岛,天工开物集神奇

黄海,位于中国东部,浩瀚无边的海水,由东部海岸向外拓展辐射,这片海面,古人称东海。而现在的东海,位于长江流域南部的东南沿岸,古人又称南海。因此,由古及今,在华夏大地,民间才有东海蓬莱八仙、南海有普陀观音之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东部海岸,从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启东,到盐城以北的古黄河入海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八百年前宋末元初,古黄河改道入海,特别是清代咸丰年间,铜瓦厢决口,改变了七百年黄河南流的历史。长江黄河滚挟着上游泥沙,汇入南黄海,在南黄海的前进波和回旋波作用下,向海岸线不断淤积。这片土地,便不断向东生长延伸。

这种神奇景象,以南通和盐城之间的东台海岸尤为壮观。这块地域,八百年来,每年向东方生长一百多米。向早晨的太阳不断靠拢。许多曾经濒临大海的土地,变成了内陆,许多有着神话传说的海上岛礁,成了清溪环流的内陆岛屿。

这种自然界的宏大景观,是一门江河湖海动荡的地理。而生活在南黄海沿岸的人们,更愿意把它诵读成一部华夏土地迁移的悠久历史,一种自然界天工造化的传奇故事,一段经世流转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我们要叙述的八仙传说,就是从八百年前宋末元初流传下来的,这篇文章要描述的沿海八仙岛,就是在千百年江河动荡中,成为涵蕴着传奇故事的神话岛屿。

八仙岛,位于如今东台市新街镇的东北部,毗邻九莲寺,连接植物园,方塘河环绕四周。这新街在通州泰州之间,古称通泰,南襟长江,北连沧海,东望扶桑,西接通泰。数百年前,通泰为沿海地广人稀之地,只有少数盐民,在海边晒灰烧盐为生。经过几百年来三次移民,成为移民之乡。如今也是物阜人丰,景象繁茂。

第一次移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朝初年洪武赶散,苏州阊门一带的居民,迁移到这片沿海滩涂,结茅而栖,造丿煮盐。因此,通泰人自称本场人,其实是本阊人,说的是苏州阊门是祖先的衣胞之地。

第二次移民,是本世纪初,南通人张謇,带领一万八千人,前来兴修水利,种植棉花,新街人弃盐从耕,开拓了全新的耕作方式。

第三次移民,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范公堤西水网地区的村民,响应政府号召,跨越范公堤,穿过一百里,东迁农耕,这片土地渐渐繁荣起来。

其实,我们按照《八仙岛记》的思路,再往历史深处追溯,在遥远的岁月里,根据民间传说,古通泰的第一批移民,要算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呢!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民间,并非生而为仙,而且有着多姿多彩的凡间故事,所以深受民众喜爱。

八仙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其中有退役的将军,有皇亲国戚,有如花似玉的仕女,有沿街乞讨的叫花子,有循世修行的道士,具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个性。

例如铁拐李酗酒成性,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韩湘子风流倜傥,众位仙人,形态各异。

说起八仙移民,就要说起这座八仙神岛了。这座三角形的八仙岛,原是孤悬 在黄海上的一座小岛。由于海岸线东移,从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海边滩涂向东延伸了十二公里,八仙岛成了一座内陆岛。八仙岛南宽北窄,南边宽二百一十米,北边仅宽数米,南北长六百二十米,面积约一百一十亩。象一只巨型叶片,有模有样地飘浮在方塘河水面上。

据古通泰的老人们说,这八仙岛,旧时林木葱郁,花木扶疏,桃红柳绿,百鸟啁啾。在天气清朗时分,还可以听到岛上笙箫管笛的仙乐之声,随着东边海雾飘浮起伏。海风吹来,轻轻传诵,宛若当年海上一块神仙宝地。

千百年来,人们在仙乐声中,传诵着它与八仙过海的神奇故事。老人们说,它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过海的八仙,留给通泰百姓的人间仙境。

(二)纯阳仙游八仙岛,驾鹤引仙消遥行

八仙过海,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八仙分别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说起八仙,我们首先想起的是吕洞宾,他与江苏沿海联系最为紧密,与其他七仙,亦师亦友。据说,八仙登上八仙岛,是吕洞宾接引而来。

吕洞宾原是山西人氏,据传,他出生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飞入母亲帐中。吕洞宾出生后,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出口成章,长大后身姿伟岸,双眉入鬓,凤眼朝天,喜顶华阳帽,着黄杉,系皂巾,与鹤结缘。由于他屡试不中,从此弃儒学道,仗剑云游,到处扶弱济贫,锄暴安良。

在民间传说中,吕洞宾集剑仙、酒仙、诗仙和色仙于一身,是一位放浪形骸的神仙。关于他的传说,有江淮斩蛟、客店醉酒、三戏牡丹的佳话,还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民间传说。他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传说最多,影响最大。

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遍布各地。东台老城中十字街向西,启平小学旧址,就是吕祖宫,还有一条吕祖巷。吕祖宫庭院深深,吕祖巷石板幽幽。据说,吕洞宾云游四方,曾在台城吕祖巷小住,然后驾鹤东往,沿着方塘河,到了八仙岛。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祖师,建宫祀奉。宫中也是长年香客络绎,香火不断。

有人说,宋末元初,吕洞宾到东台,是从太湖过来的。吕洞宾经过汉钟离的指点,修炼成为仙道。他云游四海,普渡众生 。有一次,来到太湖边一家小酒店。小酒店主人辛氏,为人宽厚。虽然小店顾客不少,但她乐善好施,所以家境并不富裕,吕洞宾便生出扶济之心。

吕洞宾走进酒店,临窗坐下。店主辛氏见他身着黄色长衫,腰系黑丝带,头戴华阳巾,仙风道骨,不是等闲之辈,便用心伺候。吕洞宾酒足饭饱之后,却分文不付,大摇大摆地离店而去。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辛氏一直没有向他要账。

过了几天,吕洞宾让辛氏拿来几只鲜橘,剥下几片橘皮,走到白墙面前,画上一只黄鹤。对辛氏说,只要你招呼一声,它就会起舞助兴。果然,辛氏只要呼唤一声,那黄鹤就应声从墙上下来,在客人面前跳起舞来。人们听说此事,争先恐后地赶来饮酒,一睹黄鹤起舞的风采。辛氏的生意越来越好,没过几年,就成了当地富翁。

这一天,吕洞宾又云游到此。辛氏见恩人来了,立即迎上前去,说:自从您画鹤之后,这里每天顾客盈门,积攒了不少银两。吕洞宾听罢,从怀中取出玉笛,吹奏一曲,那黄鹤从墙上飞落下来。吕洞宾跨上鹤背,腾空而去。

吕洞宾驾鹤向东,到了黄海滩涂,凌空俯瞰。只见海平面上,一汪黄色雄浑海水,由北向南,又有一股蓝色清流,由南向北,在此汇合,在海面上黄蓝分界,十分清晰,形成两分水的壮丽奇观。海面一侧,一座八字形小岛,南宽北窄,象一片绿色叶片,孤悬海上。岛上花木葱茏,枝叶繁茂,隐隐有香气,袅袅向上,似有世外桃源,海市蜃楼的景象。吕洞宾示意仙鹤停歇双翼,降落在岛上。

吕洞宾在八仙岛逗留数日,在林木小径中徘徊,在临海高墩上伫望,天高地远,神清气爽,恍若仙境。吕祖心生属意。便结庐而栖,在岛上住了几日。突然想起赐他混元八卦道袍,引他入道的恩师汉钟离。心想:如此美景,何不邀请师傅前来观赏?

汉钟离受到感应,来到岛上。看这八字形海岛,似寓有天意,正合八仙之意象,心生欢喜。与吕洞宾每日饮酒赏花,十分快意。这时,他又想起自已的恩师铁拐李,也在四方云游,于是他们对天念叨。过了两天,铁拐李执杖,飘然而至。三人相聚,十分欢喜,把盏同欢,击节同乐。

这时,正值宋元交替年代,八仙在各地云游走动,尚未过海,到蓬莱仙岛聚会。汉钟离想起老友张果老,徒子蓝采和,吕洞宾念起徒子韩湘子、曹国舅和零陵山中偶遇的何仙姑。便一一吹奏仙乐,召引而来。八位仙人,在八仙岛上赏花品茗,饮酒作乐。远近渔家,只见这海岛上仙云缭绕,仙乐悠扬,仙气升腾,仙香四溢。一时间,南黄海一片祥和之气,百姓们远远眺望,心神向往。

聚饮之余,吕洞宾曾四次驾鹤,沿海南行,经栟茶、过掘港,到南通海门岛巡游探访。从此,有了吕祖四游海门岛的传说。海门岛改称吕四岛,岛名沿用至今。

(未完待续)

总编辑:骆圣宏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许    彤

文/薛德华

薛德华,笔名老雪,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原东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多年来在各类大型杂志发表作品500多万字,出版多部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并在全国多次获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