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生死?

 燕山茶社 2019-07-08





谢邀!这个话题太大了,也很沉重。我仅能凭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知识来概述一下个人的见解: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也曾提出过这样的一道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对此,中国的儒释道都给予了回答。

儒家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后,其精神要留芳百世,永垂不朽。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就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主张“入世”,以求功名。

佛教说:生活,对于活着的人都是“苦海”。人们要忍受或放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应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槃(极乐世界)。佛教认为人死后,会进入未来,不死的灵魂可以再生到另一个躯体,即:转世投胎。以求来世的幸福。佛教主张“超世”,以“普度众生”为前提,然后“人人皆可成佛”。

道教说:不以生为喜,不以死为悲。生,必有情;有情便有痛苦。死,便无情;无情即是解脱。道教对于死,说是“驾鹤西游”,其态度显然很乐观。道教主张“出世”,要人们远离尘世,去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来静养、修炼自己,以求成仙。

以上,只是我个人就“儒释道”如何看待生死之说的解读。

如何看待生死?在《论语》里,季路(孔子的弟子)曾问孔子:既然人都会死,那么人生还有何意义?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去生活,那又怎么知道死呢?孔子的回答真妙哉!如果你不懂得怎样去生活,那么就“黄泉路上无老少”了。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多的是,比如:厌世者、畏“罪”者、殉情者……等,他们都是不知道什么是“死”,只是一时的“想不开”。其实,对于生死,本就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义和令人都满意的答案。因为人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生死总是相互依存。生,世人各有各自的活法;死,不可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很难说得清楚。

我对生死的看待是:太阳底下无“万岁”,人终归要死,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仙游”,或“来世”;至于“精神不死”,那只是极少数“英雄豪杰”的事,我乃“庸人”一枚,也不是“人死留名”的那块料,且随“生死由命”吧。😜但是,既然活着,我就得用“入世”的精神和“出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看淡得失,敢于担当,放下欲望。我既要自强不息,又要顺其自然。现在,弹指间,我的人生之路已经走到能一眼望到头的地步,我得更要具有范仲淹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的人生观,而点燃我人生中的最后烛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