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边店,到商业步行街,再到商业综合体 消费主场的变迁影响城市生活 作者: 蔡铭越
市民前往城区一家商业综合体 市民在商业综合体排队就餐 商业综合体内的消费者 上月底,吴江城区两家商业综合体开业,东太湖论坛上相关帖子猛增。有一则帖子称,两家商业综合体的开业首日客流量,分别达到15万人次和20万人次。跟帖中,网友们交流了各自的消费体验,期间,也有吐槽停车问题的。 近年来,随着一家家商业综合体的兴起,吴江城区的商业格局悄然发生了改变。与此相对应,市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从路边杂货店,到商业步行街,再到各种类型的商业广场,消费主场的变迁,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 现场直击 新开业商场内“轧闹猛” 上周六中午,华润万象汇,一家餐馆的门外,坐着十多名等待叫号的市民。 “看前面的桌数,这个猪骨汤中午八成是喝不上了,其他店也要排队,干脆我们去隔壁的吾悦吃火锅吧。”市民小钱和男友商量着,等吃完火锅再来万象汇逛一逛男装店。 记者逛了一圈,发现至少有七八家的餐馆前,都有排队现象。 “我们就是乘着商场新开业,来体验体验的。没想到,开业都有一阵子了,人还是这么多。”市民沈佳栋陪着妻子,逛了好几家服装店,逛饿了,选了一家不用排队的餐馆,坐下来休息、吃饭。 整个下午,沈佳栋陪着妻子,还买了几样日用品,随便看了一场电影。“在商场里就是方便,吃的玩的逛的都有,周末这么过也挺好。”他说。 华润万象汇正在举办宝可梦22周年主题展,萌萌的皮卡丘,不仅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也吸引了大人们。展览前,很多家长给孩子拍照,也有男生给女生拍照。 新湖广场,号称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的“雨丝水帘”景观前,很多消费者驻足欣赏,不少人拿出手机在拍照。 “这里的人真多,以前我都没觉得吴江有这么多人,大概是都出来凑热闹了。”市民老杨笑着说,他家住在上海城小区,吃了午饭后,和老伴带着孙子来新湖广场逛一逛,“以前我们一家都去吴中永旺,儿子媳妇开车带我们去。现在方便了,过条马路就是大商场。” 有人挤人的,也有逐渐冷清的 一个商场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入驻的品牌。记者兜转了一番后发现,两个新近开业的商业综合体里,时尚零售、美食餐饮、生活社交、娱乐文化、家庭亲子、健康休闲等多个方面的品牌商户应有尽有,一些以前只有去苏州的商圈才能接触到的品牌,也都出现了,如知名的连锁海鲜自助餐厅、“网红”火锅店、大牌服装店等,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消费。 有火爆的,也有暂时“冷清”的。 “新开的商场肯定是要去逛的,吃的多,玩的也多。”家住龙庭锦绣的凌先生说。 在嘉鸿花园小区附近的购物小街和永康路商业街,记者发现,天热以后,人流量越来越少,到了饭点和深夜才热闹一点。“商场里有空调,吃喝玩乐的东西齐全,现在谁还逛商业街啊。”市民吴佳琪说。 记者调查 消费体验是第一位 记者发现,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兴起,传统百货店、街边店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 “图方便的时候,会在家附近买东西,尤其是果蔬一类的。晚上商场关门了,小孩子会跑到街边吃夜宵。其他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去商场逛逛,夏天我广场舞都不跳了,跟老伴去商场里散步,还能坐下来聊聊天。”市民沈丽娟说。 商业综合体对于传统百货业的冲击,在于商业综合体的消费体验更优,人们的消费习惯随之发生改变。“几年前,我买衣服喜欢去街边服装店挑,后来会跑到苏州市中心买,这几年,吴江的商圈越来越多,很多服装品牌入驻,选择的空间更大了。”市民顾晓月说,在商场里逛服装店很舒服,导购的服务态度好,试衣间环境也好。 记者观察到,商业综合体大多以服装、餐饮等轻消费为主,市民来这些地方并不单纯地为了消费,有些是来消磨时光、享受生活的。 “我喜欢带着孙子去商场里逛逛玩玩,待在家里也是要开空调,孩子还觉得无聊,到商场就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商场都有游乐场,不担心晒,还安全,我孙子一玩就是一下午。”市民朱桂英说,听说新湖广场有个儿童乐园,她打算带孙子去体验一下。 综合性让消费更便利 如今,很多年轻的消费者都会通过网络做好攻略,再进行消费,如微信朋友圈里传得比较热的美食,年轻人会前往探店打卡。记者调查发现,吴江不少商业综合体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个心理,纷纷引进网红餐饮店拉拢客流,年轻人更爱往商场里跑了。 “吃个海底捞,买杯'一點點’,再看个电影,周五晚上我一般都这么过。我住在乡镇上,以前是不愿意大老远跑城区来吃个饭的,但商场开出来后,把喜欢的东西都聚到一起了,我就乐意出来玩了。”今年25岁的平望青年阿志说,现在很多商业综合体都引入了大型超市,他奶奶喜欢约上老姐妹坐着公交车跑城区来逛超市,顺便跟年轻人一样逛逛商场,偶尔买几件衣服。 在商业综合体还未流行的时候,逛街、吃饭、唱歌、看电影这类活动可能都是分散的,“五六年前吧,还是喜欢逛街的。周末时,约朋友一道去饭店里吃饭,之后坐车去商业街买衣服,想健身了再去健身馆。不过,遇到天热或者大冬天、下雨天,逛街是蛮不方便的。”今年48岁的谭女士说,“那个时候一天可能只能逛街买衣服,想要别的活动太奔波了,现在不一样了,商业综合体里可齐全了,健身房、KTV、电影院什么都有,就是上下个楼的事儿,可以玩到尽兴。” 停车问题老大难 在东太湖论坛上,吐槽商业综合体停车问题的帖子,一直比较多。 “跟朋友约好11点半吃饭的,结果到了商场地下车库就蒙圈了,根本找不到车位,兜兜转转了十几分钟,才勉强找到一个。因为好多人在找车位,途中还擦车了,反光镜被碰了下,好在问题不大。吃个饭真不容易。”市民陈鹏说,因为是第一次去该商场,对地下停车库不熟,也没有记住停车位号码,吃完饭找车子又找了好久。 “真是吃饭半小时,停车1小时,头疼。”陈鹏说,不过相对于街边店,商业综合体的停车问题还是比较好的,至少一般情况下能找到车位,街边店很多时候真的是找不到车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实施停车收费,对于有车一族的消费者来说,停车费成了新增的开支。“以前很多商场停车不收费,现在基本都在收了,标准不同而已,有的贵有的便宜。我现在去万象汇,就会纠结是停在万象汇还是停在吾悦。吾悦的车位多,但价格贵。”市民老顾说。 “到地下车库找到车子,先扫码付停车费,再开车出去,遇到高峰期,车子堵在地下停车场的斜坡上,就很烦躁,容易溜车。”市民陈女士说,有一次,她花了整整1个小时,才把车子从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开出来。 店铺同质化 去多了会腻 “晚饭吃什么?” “去吃火锅吧,吃哪一家好呢?” “好像都差不多,之前吃过的就算了,换一家新开的吧。” 商场店铺同质化的现象一直存在,让很多人陷入了选择困难。 “万宝有个粤捞,万象汇有个捞王,多伦多海鲜自助、海底捞吴江开了两家,奶茶店就更不用说了,感觉都差不多,到了商场都不知道吃什么。”市民小胡说,有些店刚开出来的时候,大家挤破脑袋去“拔草”,但去多了会腻,而且,商场里一些人气美食总是要排队的,有时候看到人多也就不想去了。 除了餐饮,很多连锁的服装店也是商场的熟面孔。 “衣服款式都一样,去了这家商场的这家店试过衣服,下次在别的商场看到就路过了,还是希望各家商场有不同的特色,品牌最好有差别化,那样选择才多,逛起来才有动力。”市民倪倩雯说。 街边商户入驻商场 谋更好发展 据区商务局相关统计显示,吴江现有投入运营的商业综合体共11个,这些商业综合体成为了吴江消费的主要阵地。商业综合体的蓬勃发展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人们消费不再爱往街边小店跑,加上电商的冲击,很多街边店面面临着转型,开始谋求更好的发展。 据记者调查,这些年,很多品牌餐饮店、美容店、服装店,甚至健身房、培训机构,都把分店开进了商业综合体,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借助商圈引流。 新开的华润万象汇、新湖广场各自引进的商户达200多家,记者发现,其中有不少商户以前是街边门店或者工作室,入驻商业综合体后,门店客流明显增多。“我们之前是个小工作室,在网店上卖隐形眼镜,现在来这边开了店,希望生意越做越好。”新湖广场一家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新湖广场,一家面积不小的母婴护理店与商场同期开业。店主高女士表示,原先的店开在油车路上,经营了十多年,但近两年来,由于路边停车位紧张,加上店铺面积偏小,经营增长乏力。“现在很多同行都入驻了商业综合体,我们经过充分考察,也决定把店搬进新湖广场。新店不仅扩大了营业面积,还升级了设备。”高女士说,开业十天来,经营状况非常好,顾客体验也很好。(本版摄影:何清) 2019-07-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