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仿佛回到做编辑时的精神状态 | 朱大建

 老鄧子 2019-07-08


1980年1月,文汇报推出《文汇增刊》创刊号(左图);1981年1月,《文汇增刊》正式定名为《文汇月刊》。李谷一成为这一期的封面人物

文/朱大建

前些日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北京召开罗达成《八十年代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研讨会,与会者对这本书给出很高评价。

记得还是在2015年,在我主持的一次《上海纪实》组稿会上,我请报告文学名作家罗达成老师讲几句话,他滔滔不绝说了一通,这些话对我震动很大。他说的是自己在《文汇月刊》当编辑的往事,说主编梅朵的编辑理念是“挥霍名家”,说京城名家半夜会收到摩托车送来梅朵发的催稿加急电报,说王蒙开玩笑地说“梅朵梅朵没法躲”,这是调侃,也是敬重。说他当编辑时怎么狠下心来,逼作者一遍遍地改稿,作者苦不堪言,但是当文章完稿后,他又为文章梳妆打扮,发表后,想方设法为作者做宣传,扩大作者的影响力。在会上,他问了一句,现在还有这样的编辑吗?这一问,问得振聋发聩。

重回文汇报的梅朵赴京走访文坛老友。图为在冰心家

在这个会上,沪上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孙洪康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写报告文学《死亡档案》被罗达成盯得好苦的往事。孙洪康当时是新民晚报政法部主任,工作担子重,报了选题后,一时没时间写,想过一段再写,罗达成回答说不行,版面已经落实好了,不写就要开天窗。孙洪康一听后果如此严重,只好逼着自己每天开夜车,熬夜半月,终于完稿,很快就在《文汇月刊》头条重点刊出,作品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孙洪康的忆旧,正好成为罗达成对编辑理念的注释。当孙洪康讲述时,罗达成几次举手插话:“不好意思,对不起!”罗说话时,脸上带着略有狡黠的微笑,是一种“我终于逼到一篇好作品”的编辑的职业性的笑。那一瞬间,我似乎觉得罗达成仿佛回到在《文汇月刊》做编辑的精神状态。

罗达成是《上海纪实》的顾问,我听到他好几次讲过梅朵的“挥霍名家”“电报催稿”故事,我的直觉,他似乎一直沉浸在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红红火火的年代里,这是他的黄金岁月。

接着,我就在《上海文学》的“煮字风云”专栏读到10篇罗达成写的回忆文章,回忆八十年代与舒婷、顾城、北岛、刘晓庆、李谷一、黄宗英、肖复兴、赵丽宏、陈祖芬、孟晓云、理由等名家的文字交往,及催生名作的过程,读后,可以感受到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巨大影响力。这个专栏后来获得第十一届《上海文学》奖。

再后来,在今年1月底,收到罗达成寄来的他的新作《八十年代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那是在《上海文学》专栏基础上的文字集结,作者又增加了很多内容,厚厚的一本,有56万字呢。我翻开阅读,很快被吸引,读了一周才读完。这本书充满激情,文字流畅,内容丰富,真实感人。我认为,作者只有充分燃烧自己后,才能写到这种境界。我也是从八十年代过来的,我觉得这本书完全触摸到了八十年代的神经,写出了八十年代编辑和作家的昂扬精神状态,那种专注的不服输的劲头,那种心无旁骛、对文字精益求精的态度,那种拿到一篇好作品后无比的开心兴奋,那种自己约来的作品得奖后,比自己得奖还要高兴的心理,那种与《人民文学》等名刊竞争又合作的情怀,真实地描绘了八十年代报告文学激情红火的状态,梳理出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脉络,有文学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可以看成是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断代史。尤其是书中写到的编辑,在催生一篇篇优秀作品过程中,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而是起到了扶植、呵护、逼迫、推广等多重作用,类似于操盘手。书中从《文汇月刊》三老——梅朵、谢蔚明、徐风吾到作者本人,都是甘当无名英雄,乐为他人做嫁衣,一心为作者服务,催生一篇好作品,就像一个园丁种出了名花,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说到底,是因为编辑心中有读者,用催生优秀作品的敬业精神来为读者服务。作者写出了编辑的这种职业精神,这本书也可以当成编辑的教科书来读。

罗达成是有心人,在做编辑时,积累了两千多封与作者的通信,他梳理2000多封信件,与作者重新联系,重读100多期杂志,读了把关老编辑徐风吾在《文汇月刊》工作期间写的十年日记,在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之后,用长达6年多时间来写这本书。这种苦心写作的认真态度,也是八十年代式的,兢兢业业,不敢有所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写成一本厚重可信、真实感人的大著。6年专心致志埋头笔耕的时间里,他身上的一个囊肿长成了肿瘤,但作者无怨无悔。

罗达成在《文汇月刊》编辑部的唯一的一张留影。在这间逼仄、凌乱的办公室里,他工作了十年

我读过罗达成几乎所有的报告文学作品,从《你好,李谷一》《中国足球队,我为你写诗》《十连霸的悔恨》《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少男少女的隐秘世界》,到著作《中国的旋风》《杭州市001号》。他是诗人,每篇报告文学都写得激情满怀,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读者,读他的报告文学一定会被深深吸引、深深感染。而这次他从70岁写到76岁的这本书,是他最好的作品,到了晚年写出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值得骄傲,也值得文友们为他庆贺。

赵丽宏和罗达成是相交40多年的文友。八十年代,赵丽宏为《文汇月刊》写稿,罗达成是园丁和伯乐。如今,赵丽宏是罗达成这本书的园丁和伯乐,先是狠心逼迫罗达成坚持写完书稿,后在《上海文学》刊发精彩片段,再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推荐出版,推动了此书的诞生。这两位作家之间长长久久的友谊,也是当今文坛的一段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