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粉丝,3年前查出卵巢囊肿,最近发现增大了,很是恐慌。这位粉丝今年31岁,未婚,她担心卵巢囊肿影响未来受孕,更担心癌变。 卵巢囊肿最青睐4类人 1 气量小、爱生气、想不开 这类人容易肝气郁结,肝主一身之气机,全身的气机都紊乱了、不流动了,就会形成气结。肝经循经卵巢,气结堵在那里就会形成卵巢囊肿。 2 贪凉 很多姐妹爱穿9分裤、露脐装,到了夏天,还成天呆在空调房里,吃冷饮,把水果当主食。 这就导致体内寒湿过重,寒主收引凝滞,让身体的气机停滞不前,也会形成卵巢囊肿。 3 月经异常或人流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瘀血滞留于子宫与卵巢,瘀血与气结寒湿勾搭在一起,就会形成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4 贪食肥甘厚味兼久坐不动 肥甘厚味(如肉食或甜品)最易产生痰湿,脾胃很难运化。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容易下沉至子宫或卵巢,形成痰核,而久坐不动,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肌瘤囊肿就都出现了。 综上所述,卵巢囊肿其实是4种阴邪(郁结的肝气、寒气、瘀血、痰湿)勾搭而成,它们相互之间狼狈为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形成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最宜艾灸 明白了卵巢囊肿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自然也就明白该如何治疗。其实就是两步: 第1步:破冰——把最外面那层汤圆皮(寒气)给驱散掉; 皮和馅都没了,汤圆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姐妹遇到卵巢囊肿时,都会听从医生的建议:小囊肿1-3个月观察1次;大囊肿或持续生长、引起疼痛的囊肿采取手术切除。 也就是说,小的观察,大的切除。 但是,手术能驱散寒气吗?能消融气结、瘀血、痰湿吗?显然不能,这就是卵巢囊肿术后极易“死灰复燃”的原因,因为病根还在! 这也是我们推崇艾灸的原因:作为“天下扶阳第一方”,它首先能以阳克寒,把包裹在卵巢囊肿最外面的寒气去掉;还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除湿,将卵巢囊肿的内核融解。 除此而外,它还能扶正固元,改善体质——部分姐妹之所以有卵巢囊肿,与体虚有关,而艾灸最擅虚证,通过培补脏腑,强壮体质,使卵巢囊肿失去赖以滋生的土壤。 所以,艾灸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祛除已经形成的卵巢囊肿,更在于“防患于未然”,从根上阻断卵巢囊肿的再生!而这才是根除卵巢囊肿的关键所在! 这样艾灸,见招拆招 第1步:气海+关元——驱散寒气 气海和关元是当之无愧的“暖宫”穴位! 气海:为生气之海,灸之可迅速生发阳气,所以古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此外,气海还能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经常艾灸可以延年益寿。 关元:位于丹田部位,灸之可温洵丹田、补充阳气、补虚益损,特别适合腹部寒冷、胞宫寒冷、畏寒怕冷等症状。此外,关元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灸之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气血充盈,还能培肾固本、通调冲任、补益下焦,实为女性必灸之穴! 注:艾灸一段时间,伴随寒气的消散,卵巢囊肿可能出现松弛、增大的现象,不必恐慌,继续施灸即可。 第2步:太冲+期门——疏肝理气 太冲是肝经原穴,本就是“疏肝理气第一穴”。 期门是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 两穴合用,肝气郁结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第3步:膈俞+八髎——活血化瘀 血会膈俞,膈俞通治一切血症,其作用相当于中药里活血化瘀的三七和补血养血的当归。 八髎与盆腔正对,是调理胞宫环境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艾火的热力和药性可以由此直达胞宫,消融瘀血。 第4步:丰隆+阴陵泉——化痰除湿 “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是祛除痰湿的首选穴位,尤其适合祛除寒湿形成的有形痰结。 阴陵泉也是祛湿大穴,但它偏向于祛除湿热,哪里来的热呢?气结、瘀血、痰湿瘀阻在一起,肯定会郁久化热,虽然整个卵巢乃至子宫都是寒的,但卵巢囊肿里面是有郁热的,用阴陵泉清利湿热最合适不过。 再补充一下,为什么会有痰湿?根源在于脾不足,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祛除痰湿必须健脾,建议加灸脾俞和足三里—— 脾俞以最短的距离直补脾之各种虚证,尤其擅长纯补脾脏。 足三里可以生发胃气、健运脾阳、燥化脾湿。 以上就是小编为姐妹们精心打造“消囊大法”:每一步骤都是“见招拆招”,驱散寒气、让全身气机畅行、化解瘀血和痰湿,卵巢囊肿就这样被艾火逐渐消融,最终消弭于无形,也就不用担心得卵巢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