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亮文瑶瑶 2019-07-08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不苟且的父母。

《少年派》大结局了,从第一集追到第四十集,我最记得其中一个画面。

周末,林大为和女儿林妙妙一起在家里画画,画得津津有味。

一旁的王胜男边搞卫生边埋怨,他爷俩画画就是给家里制造车祸现场。还不停的讽刺大为哥:“您都四张了,却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学的是化学卖的是文化,还画几笔,全都是蜻蜓点水。”

林大为则认为,父母的生活要是苟且,这孩子的心里,哪来的诗和远方?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这个观点,我极为赞同。

这里所说的苟且,我认为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更多是精神方面的,包括认知水平、眼界见识、兴趣爱好等等。

林大为不是什么富爸爸,事业没有很辉煌,但一直兢兢业业,给家庭创造的条件也就是小康水平。

可这个爸爸做得真心不错,思想境界很高,很会和女儿沟通,经常引用典故来教育妙妙,而且出口成章。这除了职业的缘故,也离不开他自身饱读诗书。

在他的影响和陪伴下,妙妙不仅漫画画得特别好,文学功底也很捧,随口说出的感悟让全校同学赞叹不已,更别说她经常脑洞大开的想象力。

连妙妙自己都说,她遗传了爸爸的才华。

虽然说她后面有点人设崩塌(我觉得这是编剧故意的),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优秀。

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林大为这样睿智、有追求的爸爸引导,加上自己的努力,妙妙是很有可能成为名震一方的才女。

就像武亦姝。

01

武亦姝是谁?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她是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以2000首的诗词储备量横扫全场,征服无数人。这一年,她年仅16岁。

从此,她被誉为“国民才女”。

今年高考,她考了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

再次折服人们,更让人叹服不已的是,她竟是一个理科生。

人们在羡慕和佩服她的同时,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父母,才能培养出文理双修的优秀女儿?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武亦姝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著名律师,妈妈是美术老师。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了她很好的起点。

据武亦姝描述,她并非天生学霸,小时候,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贪玩不爱学习。

某次,武爸武妈带着她去朋友家作客,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之后父母再也没有去过棋牌室,严格要求自身,一起专心陪她读书、绘画、学习、书法……一起交流讨论心得。

平时一家人就喜欢玩名著情节改编、扮演不同的角色,玩得最多的是“诗词接龙”游戏,谁输了就要做家务。

在父母的长期熏陶下,武亦姝爱上了读书学习,从幼时的顽皮小妹逐渐长成了“诗词才女”。不仅熟读唐诗宋词,写的一手好字,音乐和文笔都很捧,母校流传的一首歌《红墙边》,就是她本人作词作曲。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此外,平时她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喜欢交友,看电影,旅游,玩游戏,有空就去乡下陪陪爷爷奶奶。

当听到有人说“生女当如武亦姝”时,武亦姝妈妈却说: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谁说不是呢?

父母的思想高度深深影响孩子的眼界格局,决定他们的成长起点。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孩子的成长终点。

你坚信读书有用,孩子便能靠知识能改变命运。你不苟且于世,为生活多一分努力,孩子便知道去打拼。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生活上积极努力、精神上不苟且的父母,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孩子有勇气和自信去追求诗和远方。

这与父母做什么工作、有多少钱、受过什么教育相关,但非决定性因素。教育孩子,精神财富远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02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没钱谈何好教育?

可我想说,比没钱更可怕的是没见识。

前腾讯公司副总裁吴军博士说过一句话:贫穷可能会在短期内使物质条件差一点,但并不影响父母在见识上培养优秀的孩子。

就拿我身边的两个家庭举例。

周叔和许叔是邻居,两家的生活条件差不多,再普通不过的工薪家庭,一样的上有两老人下有两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可两家的孩子,无论是从性格、谈吐,还是学习、才艺,差距都很大。

周叔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儿子今年上初二,经常上课睡觉,放学去网吧玩游戏,还疑似早恋,是学校公认的差等生。父母教训两句,立马凶狠狠地顶回去。

女儿呢,都上小学一年级了,什么都不会,净学会了穿衣打扮和怎么讨好人。性格还骄纵任性,经常看到她早上不肯去上学,就拉着她妈妈的摩托车尾死不放手。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再看许叔家的孩子。

女儿斯斯文文的,很有礼貌,见到我们这些邻居,远远的就打招呼。她是我们这一带出了名的才女学霸,几乎每学期成绩不是全年级第一就是第二,能歌善舞,还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主持。

儿子读三年级,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机灵懂事,自己主动做作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周末经常一个人去家附近的跆拳道场馆练习。练完了,自己又一个人去艺术培训中心学书法。

平常周围的邻居们凑一起时,都会拿这两家孩子比较,都纳闷:同样的环境,差不多的条件,咋教出的孩子差别那么大呢?

我倒一点都不觉得纳闷,两家条件是差不多,可父母的见识和行为差远了。

周叔夫妇平常是什么样的?上班得过且过,干得不开心就换份工作。下班时间,两夫妻常去的地方就是麻将馆。

儿子要去学篮球,说没钱。女儿要去学画画,说没用。在孩子面前,说的最多的是,“我们没本事”、“养活你们不错了”、“以后吃粥吃饭靠你们了”。

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积极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精神上都如此苟且的父母,孩子如何能优秀,又拿什么去追求诗和远方?

可人家许叔夫妇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两夫妻工作虽然普普通通,但人家敬业啊,一家单位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年。如果不是家里老人体弱多病,他们的日子会更好过。

平常一有时间,他们就和孩子们一起看书、爬山、打球、游泳……做一些低成本但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一有闲钱,就给孩子买各种各类的书籍,支持孩子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看,这就是差距!

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你的生活没有激情只有苟且,你的精神没有追求只有麻木,那么孩子不会比你好多少,也许还会比你更苟且。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会拥有更好的家庭和孩子。

见识决定人生的上限。父母的见识和眼界,直接影响了孩子未来人生的上限,是枯燥无味的柴米和油盐,还是丰富多彩的诗和远方。

父母才是孩子的真正起跑线。

03

有些人习惯性的以“文化低”、“能力差”、“条件不好”来作为他苟且的理由,然后又寄希望于孩子来改变命运,希望孩子能有诗和远方。

你说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

曾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找来100多名大学生。把他们分成四类:

一类是来自富裕家庭的,高自尊的大学生;

二类是来自富裕家庭的,低自尊的大学生;

三类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自尊的大学生;

四类是来自贫困家庭的,低自尊的大学生。

然后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构,尤其是海马体(大脑学习、记忆、压力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中枢)。

最后发现,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海马体体积,平均值显着小于那些富裕家庭的大学生。

但是,贫穷家庭但高自尊的大学生,和富裕家庭高自尊大学生的海马体体积平均值,没有显着差别。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提供不了优渥的物质条件,那就给予孩子丰富的精神资源,孩子也可以像高智商富二代那样,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就说我吧。我也是贫穷家庭出来的孩子,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能力有限,给不了我们好的生活。

但是,父母并没有因穷困而苟且生活,他们正直善良、勤劳动爱看书。特别是爸爸,干得一手好木工,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画得一手好画,这些至今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在精神方面,父母给足了我们支持,经常鼓励我们用心读书,给我们描绘美好的未来。最终,在父母不苟且的态度影响下,我们姐弟妹四个中,三个大学生,一个师范生,也算是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举这个例子不是炫耀,而是希望那些只会督促孩子努力,自己却不知进取的父母,应该好好思考思考。

说到这,还想起了武亦姝妈妈说的一句话。

她说:“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所以我才会说,为人父母,你的物质条件差点没关系,行为上要积极,精神上要丰富,至少能及时供给孩子所需要的精神养分。

父母的思想格局、认知水平、以及给予孩子的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就是肥沃的土壤,能让孩子这棵小树逐渐逐渐的长成参天大树。

请记住:你自己是什么人,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什么人。

父母不苟且,孩子才会有诗和远方。

林大为: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诗和远方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