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之三——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管理

 Lesley_cc 2019-07-08

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的亚洲经济体之一,香港养老金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和发展,香港目前形成了以公共养老金为第一支柱,以强积金为代表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计划以及自愿储蓄性私人退休计划为第三支柱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其中香港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完全由政府预算资助,旨在为贫困者提供社会安全网;第二支柱强积金计划是香港养老金体系的主体部分,属于强制性的、私营管理的、雇主发起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强积金采取跨各资产类别的全球多元化配置方案,通过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投资收益;第三支柱自愿储蓄性私人退休计划则在香港较为完善的金融教育背景下取得了良好成效。本课题包含五部分内容:香港养老金制度概述;第二支柱养老金资产管理;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管理;香港养老金资产管理的特点和趋势;香港养老金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公共养老金 强积金 自愿储蓄性私人退休计划 资产管理

三 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管理

(一)香港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偏好

香港第三支柱养老金指的是自愿储蓄性私人退休计划,包括投资于退休储蓄保险或其他金融产品。香港整体金融知识和能力颇为不错,多数港人意识到,在作出财务管理决定前,需要清楚自身的生活目标。香港证监会2013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香港金融知识和能力”一章显示,一名典型的香港居民拥有4.52个金融产品,列表前几类产品包括港元存款、MPF/ORSO、信用卡和寿险。

投资者教育中心公布的2017年散户投资者研究报告显示,香港投资人平均持有43万港元流动资产,其中45%投资于金融产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们对不同金融产品愈加熟悉,开始认识到其益处。因此,中年(30~49岁)和成熟(50~64岁)群体组有比年轻人群持有更多金融产品[ 投资者教育中心(IEC)发布的《2017年散户投资者研究报告》。]。18~64岁的港人中,不到一半(47%)在过去12个月中从事过投资活动,平均投资1到2个产品。

资产明细方面,香港投资人不太青睐共同基金。其大部分投资组合涉及现金、股票和房产。香港投资人的股票投资约是共同基金的2.5倍,反映出香港投资者偏向于直接投资(见图1)。

图1 2015年香港投资者当前金融投资组合持有情况

来源:Cerulli Associates

投资决策方面,收费、预期收益、主要风险和历史业绩是选择基金时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不到一半的人关心产品特性[ 投资者教育中心(IEC)发布的《2017年散户投资者研究报告》。](见图2)。

图2 基金选择的重要信息因素

1.储蓄相关类保险产品

港人购买寿险并不少见。在香港,有效人寿保险单逾1100万份,总保额逾4.723万亿港元,长期商业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达40832港元,保险深度(保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13.1%[ 政府统计处2012年所做的《老年人养老规划和财务状况专题住户调查》。]。

2.共同基金

香港投资者的共同基金组合中,股票基金为首选,占33.2%;债券基金占比略高于25%。因多数投资者瞄准高回报率并愿意承受高风险水平,货币市场基金不获港人青睐。

图3 2015年香港投资者共同基金组合情况

来源:Cerulli Associates

3.股票投资

2017年,几乎所有股票投资者投资于香港主板,其中,46%亦投资于创业板[ 投资者教育中心(IEC)发布的《2017年散户投资者研究报告》。]。中国内陆和海外股市的投资比例有限,各为8%、3%。第二/三级股票最受欢迎,在2017年,投资率为70%;其次是蓝筹股,为61%;38%的人交易小盘股。2017年,约13%的股票投资者投资于首次公开募股(IPO)。

(二)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回报

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2016年,在港授权基金的净资产值达1.28万亿美元,年均同比增长1.6%。增长主要来自FOF(17.1%)、指数基金(10.1%)和债券基金(5.8%)。

香港投资人期望高投资回报,如图4所示,78%的人期望年回报率至少高于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5%,为亚洲最高[ Cerulli亚洲财富管理2015年报告。]。仅有2.6%的投资者将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定为年收益目标[ Cerulli亚洲财富管理2015年报告。]。数据显示,56.8%的香港投资人对其实际年收益率表示满意,8.2%的人甚至声称其回报率高于预期,有32.8%的投资人表示实际回报低于预期。

图4 2015年香港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预期及实际年度投资回报对比[ 编制报告时,通行的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1.15%。]

来源:Cerulli Associates

作 者

费德贤:全球性养老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美国信安国际公司香港业务总经理,全面负责信安在香港的强积金和投资管理业务,曾长期担任集团首席技术官。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8)》

总 报 告

1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董克用 姚余栋

行 业 篇

2 养老金金融:三支柱模式确立,投资运营稳健推进胡兵 孙博

3 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张栋 孙博

4 养老产业金融:防风险背景下稳健发展成主旋律曹卓君 秦婧

产 品 篇

5 养老金产品报告:监管新形势下的养老金产品发展冯丽英 闫化海

6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发展动态及未来探索苏罡

7 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突围之道张岚 高骛远 李志淦

8 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代林玲 王斯聪

9 养老产业基金:发展现状、导入路径与趋势前瞻陈琳翰 陈漫娜

借 鉴 篇

10 日本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李少杰

11 澳大利亚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袁思农 高敏

12 美国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施嘉芙

13 加拿大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王彦杰 陈则玮 胡俊英

14 英国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凯文米尔恩

15 香港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费德贤

专 题 篇

16 海外上市养老企业的实践与经验借鉴彭维瀚 孙瑜

17 基金定投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运用李宏纲

18 智能化资产配置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的应用刘思 陈珏婷

19 基金公司一站式养老金资产管理模式探索沈艳芬 刘军峰 边砺砚

20 新科技在年金受托管理中的应用李连仁 盛晨

21 个人税延养老金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孙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