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两招,再皮的孩子也会乖乖听话,比打骂更管用

 一片天的自己 2019-07-08

漫漫育儿路,总会坑几步。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经常会有不少家长走上岔路然后导致育儿过程中更加吃力,也容易坑了孩子。如果家长犯了以下几点错误,那就一定要及时纠正,避免因此耽误孩子。91手机游戏

贴标签是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现象,比如说各个艺人给自己贴上“学霸”“呆萌”“真性情”等标签,也就是所谓的人设。其实除了艺人有标签外,孩子们也容易被贴上标签,声名显赫的就是庞大的“熊孩子”群体了,只要孩子不如某人的意,立马就会被贴上“熊孩子”的标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给孩子贴标签,贴标签就以为这定性,然而孩子本来就应该是多变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性,然而贴上标签的话,会导致孩子无意间向父母或他人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迷失本心,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感觉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许不会凸显,但是当孩子高考结束,没有了奋斗目标之后,这种迷茫感会尤为强烈。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就不要觉得孩子就是淘气包、坏孩子,更不要直接对孩子说“你是个坏孩子”或者“你怎么这么坏”。家长说一两次的时候,孩子会因此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好,于是会纠正自己的错误,想要改正错误。然而当父母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会干脆破罐子破摔:既然你们说我是坏孩子,那我就是个坏孩子!

尤其是孩子学坏的情况,也许孩子本性并非如此,而是被父母逼到了这种地步,所以说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论、贴标签,这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除了会给孩子贴“熊孩子”、“坏孩子”等标签外,还会给孩子贴看似正面的、含有褒奖意义的标签,比如“乖孩子”“听话”等等。然而什么是乖孩子呢?对于父母而言,乖孩子并不是有自己思想的孩子,而是能顺从自己的孩子,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觉得这种孩子乖巧。然而要知道,“乖”还有褒义,然而“乖孩子”并不一定就是褒义词了,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思想,只知道依附父母想法的孩子,能说父母带的好吗?很显然不能。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给孩子贴标签。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进行合理引导,发掘孩子潜能,但是孩子未来的方向让孩子自己寻找。对于孩子的性格方面也不要强求,无论是乖还是坏,只要不超过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便好。毕竟性格和心理深受后天经历影响,在前期就这样定性的话,容易禁锢孩子认知,在父母定的标签内墨守成规,而很难跳出标签外重塑新的自己。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呢?那就是了解孩子动机。在此我们以反面行为为例,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父母不要因此就觉得孩子是“土匪”、“不听话”,而是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打碎花瓶,是不小心还是其他原因。再比如孩子考试交了白卷,背后原因是什么,是不会做,还是对老师、学校不满,亦或是生病了。父母只有了解孩子背后的动机,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一味给孩子贴标签、轻易下定论,对孩子成长是绝无好处的。

给孩子贴标签仅仅是其中一种,还有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就是父母对孩子好的一面视而不见,却对孩子做的错事揪住不放。

孩子在小的时候喜欢吮手指,有些两三岁的孩子依旧有这种不好的习惯,然而无论家长怎么说孩子就就是改不掉,这是为什么?归根结底,是家长用错了方式。

为什么说家长用错了方式?因为当孩子吮吸手指的时候,家长一般会制止孩子,看见一次就制止一次,这样做孩子虽然当下会不做这个动作,依旧会在此后下意识地吮吸手指。家长不妨换个思路,当孩子有天没有吮吸手指的时候,家长可以故作惊喜的夸奖孩子“哇!你今天没有犯老毛病,真的太棒了!”以此来鼓励孩子,孩子因为没有吮吸手指而被夸奖,在此之后就会有意识的不去吮吸,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孩子养成恶习。

这种方式在孩子上学之后依旧管用,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就会责备孩子“一天不知道看书,就知道看电视”。其实孩子在此之前就已经写完了作业、复习好了功课,然而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的呵斥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本来孩子对学习还怀有兴趣,被这么一通无故地责备之后,反而不愿意看书和学习了。

正向的、积极的夸赞永远要比谴责更加有效,与其发泄式的贬低孩子,不如鼓励孩子。比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夸孩子“还在学习啊”,让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能被父母看到。虽然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别人认可,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家长也不要觉得孩子学习是他们应该做的,千万不要低估鼓励对孩子的作用。

当然了,即使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要犯这么一个毛病,那就是“空洞的威胁”。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就会说“你再不吃饭以后就不带你去游乐场了”,结果孩子没有吃饭,该去游乐场还是去游乐场,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无视家长的威胁。并且家长在威胁的时候,也仅仅是给自己添气,自己越想越气,孩子也越来越犟。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令亲子双方出现矛盾。

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行为认知是有差异的,父母不要觉得自己怎么想的,孩子就应该怎么想,更不要出现“孩子应该懂”的想法。以上几点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孩子通过不断学习来成长。父母同样需要学习来辅助孩子成长,切不要犯一意孤行的坏毛病,避免坑了自己又坑了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