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个城市,似乎很难定义,由于紧邻京城,在近代史上天津卫成为各色人物避居或者韬光养晦的地方,遗留下一个“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称号,而如今,它是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建有大型港口和工业基地,它有它自己的个性,它骄傲地坚守着自己传承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和幽默、豪放的语言,并且凭借这样的个性倔强地独立于北京而存在,天津就是天津,是个风情独特的城市。 相比起北京的传统厚重,天津显得“轻”与浮华;而相比起上海的浮华与“轻”, 天津又显得“薄”与守旧。在这样一个混搭的城市里,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草根与贵 族,混混儿与洋买办,三不管与小白楼,不同区域、阶层、文化乃至阶级间的“较量”往往表现得特别复杂而暧昧。历史风云的悲欢离合,平民的幽默,使天津带了点“戏谑”、“自嘲” 的悲情色彩。但天津,依旧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崇尚实际,质朴热情,小富即安,善良幽默。历史给了天津繁荣与落寞的味道。 哪里好玩?
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1929—1931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曾短暂居住于此。不同于南方的园林,静园虽然名带园字,但它没有庞大的水系院落和景致,有的只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小洋楼,融西班牙 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园子不大,但很有历史意义,可以详细地了解末代皇帝溥仪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同身边几位女人的情感纠葛。 三环套月式院落,前院、后院、跨院和随处可见的一草一木,喷泉回廊构成了静园的春天。说静园小众,是因为这里并不是团客的必打卡地,却是自由行游客的钟爱,来这里的人对末代皇帝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到溥仪展馆看紫禁余晖,穿梭庭院触摸末代皇帝的生活肌理。静园因此还吸引了大量来自日韩,欧美,大陆东北的游客。 说静园轻奢,是因为这里的建筑风格中西融合,选材用料实数讲究,处处折射出溥仪虽离开皇宫却过着十分西化的轻奢生活。舒缓的屋顶、红色筒瓦,单券形式的窗饰是典型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风格,连续拱卷的窗饰极富罗马风格,窗扇保留日式木构建筑风格,玻璃从比利时进口,门窗选用菲律宾进口木材。在卧室、书房、会客厅,龙纹雕花、传统家具、笔墨文房,高尔夫球杆、钢琴、晚礼服,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与冲撞。
提起天津的五大道,那是可以和上海的外滩齐名的万国建筑群。在这1.2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2条街巷上分布着多达2185座历史风貌建筑,成就了中西合璧,古今兼用的独特城市风貌。也正是这份独特的魅力,五大道吸引了上百位中外名人政要聚居于此,其中清末代“铁帽子庆亲王”载振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府邸庆王府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传奇色彩,无疑成为五大道故居代表,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 庆王府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小德张在1913年太后去世后,携大量资财到天津,运筹帷幄数年之久,研究风格,考究用料,用时一年一气呵成。后来,载振1925年为追随溥仪,携家眷迁居天津,从小德张手里买下了这座宅院,更名为庆王府,在此度过了22个春秋。 庆王府的建筑外观为典型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总体布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合院式住宅布局,采用花园与住宅并立,高围墙、附房圈住花园和主楼的制式,既有西方花园别墅之韵,又有中式合院住宅之神。
西开教堂距离静园不到一千米,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917年,具有典型的罗马式建筑风格。红白砖墙,铜绿尖顶,多彩琉璃,整个教堂很是精致。 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典型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整体建筑呈“品”字形,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型尖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正厅为三通廊式。 教堂每日早晨举行宗教活动,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动。
世纪钟是1999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为迎接二十一世纪而建立的大型城市雕塑。是天津的地标建筑,坐落于河北区解放桥桥头。 全金属材料构筑而成,在钟表面的外环和内环之间镶嵌着十二星座的青铜浮雕,长杆、齿轮、底座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时空造型。 在庄重之中显出飘逸隽永,标志着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已经又前进了一大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