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老子|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李叔狠生气 2019-07-08

欢迎光临篆刻学堂

闲坐窗前

赏一枚印

读一本书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01

作品简介

印文: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作者:早飞

材料:寿山石

尺寸:44×30毫米

这枚随形朱文印,全印八字分三列编排,布局合理匀称。但整个印面给人呆板之感,缺乏灵动之气,只能算是在石头上刻了几个字而已,称不上印章。不过两个“畏”字倒有不俗之处,值得把玩品味一番,也算是该印的一个亮点吧。要不然早该把这石头丢进垃圾堆里,或者磨平了重新来过。

02

诵读经典

道德经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欲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释】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畏惧。

(注:注释引自伊丽娜注释的《老子诵读本》,中华书局出版)

亦仙读老子 第20章 来自篆刻学堂 00:00 02:11

03

品味经典

本章如同一幅描摹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春光明媚的季节,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涌向高台,眺望美景;或兴高采烈地呼朋聚友,参加盛宴。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成一片;好人、坏人、善良、丑恶,似乎也难分彼此。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然而,在画中,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孤独的身影,他神情疲惫,独自在发呆。他想了些什么?他如何评价自己?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描写,许多文字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位哲人内心的孤独。

(以上引自汤漳平、王朝华所译注的《老子》)

早飞摄

04

说文解字

:出也,象cao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许慎《说文解字》

我们看甲骨文中的“之”字,就像是一棵小树从地里长了出来,分出了枝杈,努力地向上生长着。因此古文中“之”字有去、往、到的意思就是从这个本义而来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中的“之”是个助词,相当于如今的“的”字。这个意思又是从何演变而来呢?在下才疏学浅,只能遗憾地说一声“臣妾不知道呀”!

05

名印鉴赏

是一方战国时代的铜印,纵12.5毫米,横12.5毫米。现收藏于朵云轩。印文内容下期公布,敬请期待!

(上期答案:半侗)

篆刻学堂

zhuankexuet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