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期末考了59分,爸爸仰天长笑!父母越钝感,孩子越幸福!

 一片天的自己 2019-07-08
分享网络

1

曾经看过一个很火的视频段子:

老师告诉学生家长:“你儿子这次考了59分...”

家长激动地大呵一声:“啥?我儿子得59分啊?”

老师以为家长生气暴怒,当即安慰:“别生气,回去不能打孩子。”

家长竟然仰天长笑:“艾玛,我儿子老争气了。以前考试从未超过20分,进步太大了,值得表扬!我先给孩子他妈报个喜。”

前不久,段子里的内容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江苏有位平时0分的小朋友考出了7分的成绩,他的爸爸为了激励孩子,买了1000元的烟花庆祝。

孩子成长中一点进步也是进步,也值得鼓舞与欣赏。孩子也会因此更加上进,变得越来越好。

而被激励的小朋友学习越来越认真,已经可以考出57分的成绩了。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生活中,钝感的人往往更幸福,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疤,不会显得过分敏感,而是更从容。

而钝感父母的孩子,也往往更有韧性更乐观,幸福值也会高一些。

越敏感的父母,孩子活得越累。而越钝感的父母,孩子过得越轻松。当成长氛围更自由了,孩子也就能成长得更好更幸福。

她的告白内容是:“希望妈妈不要太严厉,不要把她的课排得那么密,不要总生气,不要总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玥玥说,她平时除了上学还要上各种课外班:朗诵、奥数、书法、唱歌、跳舞、钢琴。

妈妈把她的课排得一节课连着一节课,连下楼透气的时间都没有。

玥玥未语泪先下,她说有时没有考到100分,妈妈会说“不想要你做我的女儿了”,让她非常伤心。

我们看到了一个严厉的追求孩子完美的妈妈,也感觉到玥玥不快乐不幸福。

父母都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未来能够成才。因此父母们往往都很敏锐,容不得孩子不优秀。

认为只要对孩子有益的就统统塞给他,像赶鸭子一样,一路催着孩子往前走,孩子就能变得优秀。殊不知孩子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导致孩子内心充满了压力,毫无幸福感。

玥玥在节目中多次提到“我怕妈妈生气,我很害怕”,台下的嘉宾心疼道:“这孩子平时该有多害怕妈妈。也可想而知玥玥生活在怎样的家庭氛围中。

不过幸好周艳泓意识到了自己的敏感、严厉给玥玥带来的伤害,她对女儿承诺会向别家的父母学习,不会再强迫玥玥去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外班,不会再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和女儿对比。

而周艳泓作为妈妈也是说到做到,几年以后,玥玥上了另外一档节目,在节目中她依然是那么优秀,但是性格变了,她变得开朗活泼自信,依偎在妈妈身边,非常幸福。

钝感的父母会尊重孩子与别家孩子的差异之处,他们能看到更多孩子的闪光点,善于欣赏鼓舞孩子,懂得跟着孩子的节奏,引领孩子向前走。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就是一位拥有钝感力的父母。

郑渊洁小时候有次写作文,老师命名题目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全班孩子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只有郑渊洁写的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郑渊洁独特的观点让老师大发雷霆,痛斥郑渊洁胆敢改掉她的题目,命令郑渊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喊100遍:“郑渊洁是最没出息的人!

郑渊洁心情忐忑地把事情的经过及自己的歉意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写成一封检讨书拿给爸爸。

郑渊洁做父亲之后,在《父与子》的父篇里写道: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这就足够了。我不羡慕别人家猛虎的儿子,我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

闺蜜暑假期间扭伤了腰,还要带着五岁的孩子工作,在税务局来回折腾。

有天在税务局下班前,闺蜜扶着腰,带着儿子刚出地铁,儿子就闹着要喝酸奶。

闺蜜看看时间,又看看儿子热得通红的小脸,不禁心疼,折到旁边超市买了一盒酸奶。

不想儿子心急,用力过猛,刚撕开盖子酸奶飞了出去,糊了一地。

过了一分钟,闺蜜先爆出一串笑声,儿子也笑了,一脸轻松。

她招呼儿子:“儿子,你画了一个地图!来我们把它补全,等会你要负责把地面清理干净哦。”

闺蜜的钝感化解了一场暴风雨,让孩子感受到在错误中成长的幸福。

没有不幸福的孩子,只有不让孩子幸福的父母,父母的钝感力是孩子成长中幸福指数的基石。

我们看着初生婴儿天使般的微笑,父母的愿望只是单纯地希望他能幸福快乐。

让我们用钝感的爱陪伴孩子,让他在自己成长的路上可以慢慢地一路收获幸福、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