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7-08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魏忠贤原名魏进忠,幼时随母改嫁后随继父李姓,更名李进忠。进宫后恢复原名魏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因崇尚忠贤两全,改名魏忠贤。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1627年,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崇祯朱由检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缢而亡。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1644年】,也就是朱由校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崇祯说“文臣个个可杀”,又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下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碧云寺相传是金章宗玩景楼旧址,元代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利吉“舍宅”为寺,原名碧云庵。庵中原有元至顺二年(1331)和元统三年(1335)所立碑。明正德十一年(1516),太监于经在寺后营建生圹(墓穴),作为死后葬身之地,同时改庵为寺,重修寺庙,始称为碧云寺,人称于公寺。后来于经因罪下狱死,未能实现葬于碧云寺的愿望。明天启三年(1623),大宦官魏忠贤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再度扩建寺院与原来墓圹,企图作为自己的墓地,但不久他也不得好死,埋葬碧云寺的愿望亦成泡影。但魏忠贤有个党羽葛九思,念旧主之宠,将魏忠贤的衣帽等物偷葬于墓中,直到五十余年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江南道监察御使张援奉命巡视北京西城,在碧云寺见到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以为是前代王侯的寝宫,后询问得知是明末罪恶滔天的逆宦魏忠贤之墓,愤而上书康熙,提出在帝京周围不应“留此秽恶之迹”。康熙复旨同意夷平魏忠贤墓,于是拉倒墓碑,铲平陵园。
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

  朱由检继位后期,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曹化淳晚年作《忽覩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