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三陈汤

 学中医书馆 2019-07-08
  三陈汤

  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枳壳)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白芍3克  生姜3克
  治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或不易咯,或恶心呕吐,中脘不适,不欲饮食,或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腐,脉滑或滑实。
  此方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之基础上加枳实(枳壳)(《药性赋》: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故此处用枳壳还是枳实以临床需要为准),易乌梅为生白芍而成,以期强其化痰理气之力,增其宽中下气之功,盖因枳壳乃六陈之一,加之法夏,陈皮二陈,故名三陈汤。
  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医方类聚》谓:“枳实麻黄并半夏,橘皮狼毒及吴萸,真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法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陈皮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枳实(枳壳)亦为臣,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君臣相配,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法夏、陈皮、枳实(枳壳)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三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宽胸下气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陈皮、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法夏之毒,又能协助法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生白芍,收敛肺气,与法夏、陈皮、枳实(枳壳)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或问曰:二陈汤乃历代治痰湿证之经典主方,配伍精妙,缘何易乌梅为生白芍耶?
  答曰:乌梅味酸收敛,以防祛痰理气药温燥辛散而伤阴。法夏,陈皮得乌梅则燥湿化痰而不伤正;乌梅得法夏,陈皮则敛阴而不敛邪,如此散收并用,相反相成,诚妙哉也。然三陈汤中加枳实(枳壳)一味,枳实乃破气化痰之品,且能除痞消积,其力远大于陈皮也,恐有伤正之虞,然生白芍之于乌梅更有养阴血而扶正之功,恰能防枳实伤正之嫌也,故易乌梅为生白芍乃妙用也。
  但凡二陈汤所治之证,三陈汤亦可主之,二陈汤治痰湿之常证,三陈汤之力强于二陈汤,可堪痰湿之稍重之证也,凡二陈汤治之稍慢或效不显着,三陈汤可主之。
  愚热爱中医,亦相信教学相长,故在网上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学生,QQ为280368498网名为中医鬼谷子张胜兵。几年前,网名为子午流注的网友给出以病案:某男,30岁,咳嗽白痰一月余,伴胸闷,饮食减少,但精神尚可,舌苔白腻带腐,脉滑实。子午流注(亦是一名中医师)认为此乃二陈汤证,遂投以二陈汤原方,几剂后,痰虽有所减少,但胸闷不解,仍未有痊愈之象,乃于网上与愚讨论之,愚以为此确为二陈汤证,然其咳嗽白痰一月之久,舌苔白腻带腐,脉滑而实,服二陈汤胸闷仍不解,故此时痰湿应已宿久而为伏痰,伏痰于胸以至胸闷不解,伏痰日久苔必腐之,然其正值壮年,精神尚可,脉滑实,故二陈汤之力稍显不足,愚嘱其于二陈汤加枳实一味以破气化痰,宽中下气以增化伏痰之力,强下气之功,然有恐其伤正,故易乌梅为生白芍,其投之此方,果二剂而痊愈!此后,每遇此证,或用枳实,或用枳壳,皆效佳,三陈汤由此成新一代化痰湿之基本方也!

如梦令
三陈汤
  法夏陈皮枳实,六陈歌里偶拾。茯苓甘草炙,生姜白芍入词。告辞告辞,痰湿痞闷消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