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常遇到的几大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系列之二!

 山头大王 2019-07-08

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

中学生一定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慌张。

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

一、心理失调

由于升学、就业压力、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自虐、反社会行为逐渐暴露出来,心理健康教育也被纳入了公办教育;

但是每年总有这样那样的报道让我们痛心疾首,各地频发中学生自虐事件、中学生弑母事件、大学生跳楼、大学生因感情问题杀人事件等等;

这无不让我们敲响警钟,心理健康要从小关注。

1、问题表现:

1)多动儿童综合症:这是低年级学生发病较高的一类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活泼过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特别容易冲动,自我克制能力较差。

2)冷漠与孤独:这类学生对人对事都很冷淡、漠不关心,有时甚至冷酷无情。他们在学校对所学的知识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

3)过度自卑:学生时期是自卑感的多发期,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感受。

过度自卑的学生,胆小怯生,非常害怕在他人或大庭广众面前说话做事,常常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他们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交际,畏惧失败。

4)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伴有焦虑悲哀、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

具有嫉妒心的学生,不仅对他人先天的身材容貌、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产生妒忌,而且对其他诸如荣誉、地位、家庭状况等也产生嫉妒。

5)抑郁和焦虑: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生活不满意、睡眠无规律等原因造成的。

焦虑则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心理状态,常伴有忧虑、烦恼、不安的情绪体验。

适度的焦虑对人并无害处,有时还有助于人更加深思熟虑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但过分焦虑并成为一种习惯的反应方式,则属于心理上的问题。

6)神经衰弱:一般始发于初中阶段,至高中阶段发病率递增。神经衰弱的一般症状为:精神不振,体力不支,容易疲劳。

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性情烦躁,好动怒,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和成绩下降等;

7)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的发病年龄为10~30岁,但大多发生在15~23岁之间。

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食欲不振、呕吐或拒绝进食等。女生的发病率远高于男生,主要是由于学生有意识地限制饮食而引起的。

8)希死心理与自杀:人在心理上希望死亡的心理活动称为希死心理,它是使人完全陷入了异常境地的心理活动。

自杀则是希死心理发展为自我毁灭的行为,是一种试图以自己的生命解决生存意义问题的行为。

2、原因分析:

1)学业压力,过大的升学考试压力会引发学生的抑郁焦虑等情绪。

2)家庭环境,父母要求过严,抑制性格特征发展;父母离异,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等。

3)学校环境,考试排名,注重升学率忽视成绩差的学生,会助长学生的自卑和嫉妒。

4)社会环境,网络、不良书刊都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传媒的不良信息。

3、解决对策

1)学会微笑。

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

3)语言调节法,当遇到消极情绪时候,可以自己默念“我能行、我不生气、镇静、忍”等等,起到良好的心理暗示。

4)深呼吸放松法,克制紧张、焦虑有很好的作用。

5)音乐欣赏法,陶冶情操。

6)想象放松法,克服自卑。

7)积极参加团队生活,学会分享感受,确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消除人际交往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及敌对现象。

8)培养学习以外的兴趣,如体育,使学生克服自卑胆小,培养勇敢的精神战神困难跨越心理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