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7-08

数学不是沿着清理干净的公路谨慎行进的,而是进入一个陌生的荒野的旅行,在那里探险者往往会迷失方向。撰史者应该注意这样的严酷事实:绘就的是地图,而真正的探险者却已消失在别处。 ——W﹒S﹒安格林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数学思维

1. 开方

开方(rooting),指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为乘方的逆运算,在中国古代也指求二次及高次方程(包括二项方程)的正根。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一个数有多少个方根,这个问题既与数的所在范围有关,也与方根的次数有关。

在实数范围内,任一实数的奇数次方根有且仅有一个,;正实数的偶数次方根是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负实数不存在偶数次方根;零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在复数范围内,无论n是奇数或偶数,任一个非零的复数的 n次方根都有n个。

如果复数z=r(cosθ+ i sinθ),r=|z|,那么它的n个n次方根是: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1. 分数指数幂

分数指数幂是一个数的指数为分数,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分数指数幂亦即是有理数指数幂,同理还可以推广到实数指数幂。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讨论题:为什么要规定a>o?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开放运算只是是指数幂的一个逆运算(a>0,n是整数),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它还有一个逆运算是对数运算。

1. 对数

3.1对数与指数互化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幂运算的指数逆运算是对数运算:底数不变,幂指数变对数,幂变真数。

讨论题:你知道为什么要规定(a>0,且≠1)与C>0吗?

3.2指数幂运算法则与对数运算法则互化(a>0且≠1,M,N>0,m,n是整数)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4.对数的发展史

4.1初次出现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对此问题论述最早的当数中国的《九章算术》,其中第195题曰:“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相等?”

与此题同类的是《九章算术》第196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解:设x日莞蒲等长,“日自倍”即当日生长的长度是前一日的2倍,“日自半”是当日生长的长度是前一日的一半。于是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推出下面等式: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化简得指数方程为,可求出x值: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由此可知我国数学家在汉代已经处理过有关指数函数y=2x的问题,但有趣的是那个时代世人尚不知对数是何物,所以此题当时是无法求得其精确值的。故《九章算术》对此题“答曰:二日十三分日之六”,即是x=2又(6/13)日,这个答案是错的,或者说只是近似值。

有兴趣者可以自己算算“两鼠对穿”的答案。“蒲生莞生”和“两鼠对穿”这两个题赋予中国古代数学家建立指数与对数的大好机遇,擦肩而过,实在可惜。可惜又何止中国的古代数学家呢!

4.2 西边风景独好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他的名著《计砂法》中,就曾研究过以下两个数列: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并发现了幂的运算与指数之间的联系。然而,由于阿基米德的天才思想,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时代,智慧的火花终因后继无人而湮灭了。

公元1544年,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1487~1567)在《普通算术》宣布自己发现了一种关于整数的奇妙性质,他认为:“为此,人们甚至可以写出整本整本的书”。

他发现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他惊奇地发现:等比数列数列中的两数相乘,其乘积的“代表者”,刚好等于等差数列数列中相应两个“代表者”之和;而等比数列中的两数相除,其商的“代表者”,也恰等于等差数列中两个“代表者”之差。斯蒂菲尔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如同上面那样的比较,把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这个结论就是上面“积的对数等于对数之和,商的对数等于对数之差”的雏形。

历史常常惊人的重复着这样的人与事 :当发现明明就在眼下,只缘一念之差,却被轻轻错过!他困惑于自己的发现为什么可以算出16×256=4096,却算不出更简单的16×250=4000。

他终于没有看出在离散中隐含着的连续,而是感叹于自己研究问题的“狭窄”。在伟大的发现面前,刚刚伸出门外的脚不得不又缩了回来。

正当斯蒂菲尔感慨自己江郎才尽,一直在对数门前来来回回之际,纳皮尔(napier,1550~1617)出现了,他的方法很简单,只不过是让任何数都找到了与它对应的“代表者”。这相当于在斯蒂菲尔离散的表中,密密麻麻地插进了许多的中间值,使人看上去宛如无数的纬线穿行于经线之中,显示出布匹般的连续。

公元1594年,纳皮尔在历经了7300个昼夜之后,精心编制了一本厚达200多页的八位对数表(对数的底数为e)。公元1614年,纳皮尔发表了《关于奇妙的对数法则的说明》一书,书中论述了对数的性质,给出了有关对数表的使用规则和实例。纳皮尔终于用自己20年的计算,换来了人世间无数寿命的延续①!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夸赞说:“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拿他一生中的工作多少来衡量,那么,对数的发明,等于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不幸的是,纳皮尔的工作虽然延长了他人的寿命,却没有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长。三年后,由于积劳成疾,劳累过度的纳皮尔不幸离世。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在纳皮尔离世的前一年他与牛津大学的教授布里格斯会面,他接受教授的建议,把对数的底数从e改为10,这是一项伟大的建议。从此以后对数表就改成以10为底数的常用对数。而把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e是另一个重要的无理数,上节已出现过)。

纳皮尔的对数发明颇具传奇性,当时的欧洲,代数学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此时指数的概念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先提出对数的概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正是这“神来一笔”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对数是十七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在数学史上,纳皮尔的对数、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及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三花齐放,被誉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方法”。

4.3纳皮尔计算尺

纳皮尔还是数学家中为数不多的能工巧匠,他发明一种计算尺,对每个自然数1,2,3,4,5,6,7,8,9,各作一把尺子,例如6号尺如图下图9-1.

例如求1615×365=?

把1号,6号,1号。5号四把尺子拿来依次排列成图9-2.从图9-2的第三行上“斜加”抄得(3+1)8(3+1)5=4845;同理从第六行抄得(6+3)6(6+3)0=9690;从第五行抄得

(5+3)0(5+2)5=8075.于是,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5.数系扩充的重新解读

5.1运算的封闭性需要

从小学到高中,数不断地扩充。扩充并不完全是生活实践的需要,比如前面说过的,0的产生就远远在分数之后,本文所讲的对数就在指数之前,这与我们课本的排列顺序可是不同的哟。为什么呢?数系的扩充缘由部分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是由于数学研究的需要,尤其是构造运算的封闭性的需要。

在正整数中,加法是封闭的,但是加法的逆运算就不封闭了,于是引入了0和负数。负数的引入实现了自然数到整数的扩充,使得对于加法、减法、乘法是封闭的,但除法又不封闭了,于是分数出现了,有理数紧随其后。有理数虽然对加减乘除是封闭的,对某些开方又不封闭了,无理数应运而生了。实数域中只有非负数可以开偶次方根,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性,使得开方运算可以普遍施行,最终引进了虚数,导致了复数域的出现。

5.2逆运算的合理性发展

从“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逆运算可以进行”出发,同样可以将数从有理数逐级扩大到复数,对这种数系的扩大我们不能仅仅看成是数的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逆运算永远可以进行”中蕴含着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与结论,有这一思想作轴线,使学生将高中与初中相关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整体,一方面看到了数系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这一事例得到方法、法则方面的借鉴而思考其他;例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就是把初中的幂、指数、对数引入函数概念而引申,并以运算性质为基础发展而得到的。反过来用函数的观点来看幂、指数、对数又会有新的心得体会和感受。

逆运算进而逆问题永远是数学问题重要来源之一。

正运算都是封闭的,而逆运算一般是开放的,即正运算不会导致数域的扩充,而逆运算则可能会导致数域的扩充。当然乘方、开方、对数未必是运算的最高阶(我们一般把加减运算看成是一阶运算,乘除是二阶运算,乘方、开方、对数是三阶运算),还可能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比乘方等更高的四阶、五阶、甚至更高。数域的范围也会随之变化,复数就未必是最大的数域了。

5.3插上想象的翅膀(脑洞大开)

比如说0是不能作为除数的(我们现在仍然认为0作除数无意义),能否构造一种运算让0作为除数呢?这样的运算估计会让人惊掉下巴,也必然会有新数的出现。有理数集估计又会出现新的定义方式了吧!

再比如负数为什么没有对数呢?你是否可以构造一种运算让负数有对数呢?你能对此发表你的高见吗?

全文总结: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加法是完全一致的事物的重复或累计,是数字运算的开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特殊形式;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对数是在乘方的各项中寻找规律;由对数而发展出导数;然后是微分和积分。数字运算的发展,是更特殊的情况,更高度重复下的规律。

注: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运算”(二)

①16世纪的欧洲,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天文、航海、测绘、造船等行业亦得到迅猛的发展,这就给数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有一个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在星体的轨迹计算,船只的位置确定,大地的形貌测绘,船舶的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的课题中,人们所遇到的数据越来越越复杂,计算也越来越难!无数的乘除、乘方、开方等等,耗费了科学家大量的极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急需一种能减少运算的有效地计算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