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是不能没有分寸感,越成熟的人越有分寸感。 0 1 有分寸感的人更懂得尊重 罗振宇有一次去银行办理业务,一位客户经理接待了他,期间只谈业务不说其他,罗振宇以为对方不认识自己。 直到某一天,罗振宇又和这位客户经理偶遇,客户经理热情的和罗振宇打招呼,谈他是怎么认识罗振宇的,以及关于逻辑思维等。 罗振宇问他:“怎么你上次不问我呢?” 他说:“因为那是工作时间。” 在人际关系中,要讲究分寸,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不逾越他人的空间,举止得当,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做到真正的尊重彼此。 不仅做人要把握分寸,做事也要掌管尺度,既要做到尊重彼此,还要做到有理有节。 叔本华曾写过一个小故事: 两只刺猬在冬天 相互抱着取暖也会小心翼翼的 既保证相拥着可以得到温暖 同样会在意自己的刺是否会伤害到对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两只冬天取暖的刺猬,紧挨在一起会刺痛对方,分开了却又难以忍耐。 我有一位交往十余年的好友,不常见面,但是却甚过天天见面。 微信会偶尔问候,有喜事会互相分享,有困难会尽量帮助,不强迫对方帮忙,该力挺的时候毫不犹豫,我们互相尊重,关系刚刚好。 三毛曾说过:“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学会尊重是一个人的成熟的标志,不疏远,也不刻意讨好,把握好度,站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才是真正的成熟。 0 2 有分寸感的人更会说话 古人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而一个成熟的人,都是会说话的人。 著名主持人何炅是娱乐圈出了名的会说话。 一次,有人拿他和汪涵做比较,非要争出个高下。对此他说:“为什么非要争一哥,二哥呢,台里又不给我涨薪水。” 何炅一句简短幽默的回答,既化解了尴尬,也表现出了他说话的分寸感,不卑不亢,不多不少,将那种周到和八面来风掌控的刚刚好。 人们都喜欢和言语得体的人交往,何时说话,何时沉默,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最好的标准就是有分寸。 作家贾平凹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朋友有口吃,说话很慢。有次路上遇到一个人问路,不巧的是这个人也有口吃,朋友一言不发看着他。 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告诉他,朋友答道:“人家也有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他。” 你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不咄咄逼人,不肆意开玩笑,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拿捏说话的分寸,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与人交往,不能因为真性情就口无遮拦,即使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拿捏得当,找到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距离。 一个成熟的人都是说话有分寸的人,知进退,照顾他人,不刺探对方隐私,不该说的话绝对不多说,不该问的问题绝对不多问,给他人留出足够空间以及更多的安全感。 0 3 有分寸感的人更有敬畏之心 古人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人应当具备敬畏之心,失去敬畏之心就会胆大包天,肆无忌惮。 常备敬畏之心的人,都有谦逊的品格,以及自我约束能力,这些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的一生遭遇了许多坎坷,正因为他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最终才能远离祸端。 曾国藩从组建湘军到不断发展壮大,一直都是灵魂人物。在湘军攻破城池,为剿灭太平军立下了大功后,队伍日渐兴盛。 这时,为了让清廷放心,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杜绝了将湘军发展成私人武装。 曾国藩成功的避免了让庞大的湘军成为他的索命绳,就是有敬畏君臣之间的分寸感。 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凡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必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几个月前,单位新来了一位博士实习生,因为仗着自己学历高,经常越级向老板汇报工作,时常爱出风头,同事们都对他议论纷纷。 博士生对大家的意见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能力,则肆无忌惮。 谁知,三个月后,这位博士生却没有通过实习期。 后来有同事问老板为什么,老板回答:“心怀敬畏之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不论他有多高的学历。” 是的,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态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浮躁,不功利,不被杂念困扰,保持谦和,恪守内心的从容和淡定。 而一个成熟的人,不仅要怀有敬畏的智慧,还应有敬畏的修养。 0 4 有分寸感的人更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中国人很讲究一个“度”,这个度也可以理解成分寸感,多了少了都不好,而是要做到“过犹不及”。 凡是过则损,不刻意追求完美,而是要把握分寸,克制自我的欲望,才能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近几年很流行自律、自控,于是很多人每天4点起床导致自己疲惫不堪,1个月吃素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强迫自己没有娱乐活动而郁郁不欢等等。 不管是自律,还是自控,我们都要掌握分寸感,都要掌握那个度,没有到那个度会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超过了那个度又会让自己损失更多。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却是无限的,如果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样必然是会失败的。 我们要去鉴别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获取的,哪些知识是我们想要获取的,去掌握知识的分寸感。 朱熹曾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不能过度谦虚,也不能过度沉默,而是要保持分寸感,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 成龙在《警察故事》里有一句台词:“命是我的,我有分寸。” 不管是生活里,还是学习中,我们都要去掌握分寸,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做一个对自己命运有分寸的主宰者。 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是能够做到进退有度的人; 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是不仅懂得乘势而上,还会善于急流勇退的人。 而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就是刚刚好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0 5 一个人的成熟都藏在他的分寸感里 就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人生如戏,多演一分“戏过了”会很假,少演一分“没入戏”又会寡然无味,所以“火候”非常的重要。 古往今来,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分寸”,而最难把握的也是分寸。 有分寸感的人,不给他人带去困扰,会尊重彼此;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游刃有余,如沐春风; 有分寸感的人,能够将自己定位在最合适的角色,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有分寸感的人,不依赖于他人,不盲从于他人,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 一个人的成熟,都藏在他的分寸感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