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墓出土一面“照妖镜”,铸造工艺失传1800年,现代无法重铸

 看见快就健康 2019-07-09

镜子是现代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品,基本每个人都已经接触过了。在古代其实就已经有镜子了,但今天讲的不是经常用的那种普通的平面镜,而是一种能做饰品还能映射人脸的镜子,是古人既能够拿来把玩又能够拿来用的东西,是一种透光镜。一个用铜做原料而成的铜镜,具有透光性,能够在强光照的情况下在墙面上映射出一种图案。兼顾欣赏性与实用性可玩性。

铜镜最早是用来祭祀用的,出现在商代的祭祀仪式上。经过逐渐的发展,在后面的朝代中成为了贵族的生活用具,是一种富贵的象征,一般人是用不上的。在上海曾经出土过一件铜镜,被民间誉为“照妖镜”,难道真这么神奇吗?对,就是非常神奇,神奇之处在于作为一枚铜镜它有极强的透光性。铜镜在古代是很多,但具有透光性的铜镜可不多。因此它的这个特性被民间所誉为“照妖镜”,非常的不可思议。顺丰彩票

在上海博物馆里就有着这件被称为“照妖镜”的铜镜,它与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铜镜是一样的,皆可以透光。顾名思义,铜镜是圆形的,直径7.4厘米,重50克,镜缘比较宽厚。镜背铸有文字和图样,一面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另一面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镜面微凸,既可映照人面,又能在阳光照射下将镜背上的图文完整地映到墙上,仿佛光线从镜背穿透镜体再映射到墙上。

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铜镜在有铭文和图案处非常厚,无铭文处比较薄。因此造成了许多微小的凹凸不平的曲率差异,图文处镜面微凹,非图文处镜面微凸,就是因此,这件铜镜才有了透光性。在凹处光线会聚集,凸处光线会发散,这一聚一散才形成了光透过后能在墙面上映照出图案的情况。这种技术是非常高超的,铜镜本身就小,然后还在这么小的铜镜身上进行微小的凹凸纹理处置,即使在如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里,仍然无法重铸,可见古代的铸造工艺有多么精湛了。

有的人认为古人用的是是铸造研磨的方法,有的人认为是淬火处理的方法,但无论是什么方法,能做出这样的工艺品,不正说明了古人在铸造和加工等方面已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了吗?但可惜的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专家说,除了这两面铜镜出土之后,往后的朝代里皆没有了可以透光的的铜镜发现出土了,说明这项技术已经失传了1800年。因此显得这两面铜镜尤为珍贵,虽是铜镜这一小物件,但珍贵的是背后那神奇的技术技艺。

这件“照妖镜”的出土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意义。它的出土甚至惊动了世界,就连西方也被这种铜镜给惊讶到,将其称为“魔镜”,名气在西方异常的大。铜镜的出土变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对美好生活与人生理想的一种努力追求。它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极为高超,表明了汉代是铜镜发展上的一个高峰,而此类铜镜的生产是对前代铜镜的完善,对后世铜镜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