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求索”的人工智能

 发光的房子君 2019-07-09

如果说八年前的中国智能企业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在2019的今天早已是“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各大企业飞快布局,创业群雄并起角力,将实验室中的技术概念引入商业场景,渗入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2018年“资本寒冬”雪上加霜,65%的人工智能投资机构仅有过一次投资……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因深度学习而进入“二次革命”的人工智能的创业窗口期正在关闭。

八年来,人工智能浪潮从最初的兴奋高涨到逐步冷却,投资市场趋于饱和。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个笼罩着“AI光环”的绚烂气泡,将仰望未来前景的双眼聚焦于当下现实,回归理性,增速放缓,是人工智能投资市场必然经历的事情。

2019年人工智能企业继续冲往崭新的世界道路上面求索。度过了过往几年快速冲刺阶段,人工智能新的投资布局究竟如何?这艘满载而起的火箭未来又在何方?

以之前“人工智能”在学术、投资以及舆论界的热度整体持续增长态势来看,人工智能可谓是风光大好,不论是商业地位上面还是发展趋势上面,只要相关产业沾智能,往往都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在“泡沫”还未破之前,吸金能力可见一斑。从18年的互联网经济寒冬过后,投资者越来越清醒,不再是一股脑的蜂拥而上。

截止到今年5月份,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093家,2014年-2016年期间爆增显著,17年至今增速放缓。所集中的领域分布在医疗助手,智能语音,以及企业服务方面。其中智能语音细分较多,囊括了智能音箱,智能导航,智能家教机器人,智能电话机器人等等领域,也是红利争夺最多的一个领域。

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在语音市场的商业化探索大致分为2B和2C两个方向。2B的代表领域包括安防、金融、医疗、教育、呼叫中心等。2C的代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虚拟助理、家庭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语音市场很庞大,各初创企业为了挖金,从细分领域加入竞争赛道,其中智能电话机器人行业也成为香饽饽,让不少企业也尝到了甜头。

但是扎堆的弊病也开始显现,更多的企业为了牟利而不注重电话机器机器人好不好用的问题。大肆购买一些大厂平台出来的数据,然后疯狂的进行外呼,所拥有的技术也就仅仅只是市面上面流传的源码。这也就导致了骚扰电话越发频繁,直到相关规定的出现才整治了这些企业,但是给市场带来的伤痕确实不可弥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