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瑾就义前,提出三个要求,为何监斩官准了后2个,不准第一个?

 江山携手 2019-07-09

文/号外萌宝说历史 图/网络

1907年7月15日,32岁的秋瑾在这一天就义,而牺牲前曾经和监斩官李钟岳提了3个要求,但是李钟岳只同意了后两个,第第一要求没有同意,其实第一个也十分的简单,就是希望给家人写一封信。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之后在夺取安庆枪械库的时候,徐锡麟被捕,英勇就义。‘

而徐锡麟的被捕,导致了秋瑾当时所在的大通学堂也处于危险的境地,而到了7月7日的时候,秋瑾被发现了,而这个时候李钟岳被派遣去抓捕,当时李钟岳十分的不愿意,因为他和秋瑾接触过,他十分的欣赏秋瑾,于是李钟岳就一直拖延时间,看看秋瑾是否能逃走,但是到了13号的时候,因为上头一直在催,没办法只能出兵了。

即使是这样,李钟岳也没有让人开枪,而是下令逮捕,秋瑾没有逃跑,就这样被抓了。7月14日的时候,李钟岳接到了上级的手谕,将秋瑾就地正法,而李钟岳也找到秋瑾说了自己的难处,场面一度就像故人送别一样,但是秋瑾已经准备好为国家献身了,于是就和李钟岳提了三个要求。

第一是准许写家书诀别;二是不要枭首;三是不能剥去衣服。李钟岳答应了后两个,但是第一个没有答应。我认为李钟岳是没有胆量答应第一个,首先秋瑾犯的罪是谋反,是一个政治罪,清廷感到恐慌的不是什么妇女独立运动,而是所谓的民主革命,这样的人清朝是不会宽容的,所以不会让她有书信流传下来的。

再者秋瑾写家书,说不定会连累更多的人,李钟岳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有就是没有机会了,李钟岳收到上级的手谕到秋瑾押赴刑场,中间只有2个小时ID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内,秋瑾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视的,李钟岳都受到了监视,很简单,因为抓捕行动中的表现清朝不信任他了,所以李钟岳才没有答应秋瑾的要求。

但是李钟岳还是最后付出了代价,在秋瑾牺牲后的5天,清朝以包庇女罪犯的名义将李钟岳革职查办了,之后李钟岳郁郁寡欢,他对秋瑾的死亡感到十分的后悔,认为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整日重复一句话“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最后在愧疚中李钟岳上吊而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