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沈树忠院士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到底有多牛?

 昵称QAb6ICvc 2019-07-09

近期,

一则刷爆朋友圈的消息,

又让地学界沸腾起来!

2019年7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 Medal)

该奖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于2004年设立,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仅有一人获奖。之前全球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仅有四位,沈树忠院士是第五位,也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该奖的宗旨是奖励在国际地层学领域做出卓越成就,对全球地层学研究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在全球范围内提名,由专门的评奖委员会汇总,提交国际地层委员讨论并投票,最后评选出获奖者。

沈树忠院士(左一)在领奖现场

当天的颁奖仪式上,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David Harper院士向沈树忠院士颁发了证书和金牌。他在颁奖词中介绍,获奖人沈树忠是世界知名的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腕足动物和牙形动物研究专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二叠系2个“金钉子”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分会主席近八年,为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的发展、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全球对比、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沈树忠院士长期致力于二叠系研究,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丹麦、缅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开展了国际合作,足迹遍布全球各大洲,领导全球的二叠系研究,在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古地理重建、生物多样性演变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沈树忠院士热爱野外地质工作,曾5次进入西藏进行科学考察,建立了喜马拉雅地区高分辨率的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和地球化学剖面,构建了南方高纬度地区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模式。另外,他也在祖国的极大多数省和地区开展地质考察和标本采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著。

在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研究中,他与团队成员和国际同行共同开展高精度综合年代地层框架、生物多样性和多种地化指标等的定量分析研究,论证二叠纪末海陆生物大灭绝的同时性和瞬时性,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地表环境的巨变是导致该生物大灭绝的主因。这些成果在《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PSL)等顶级学术刊物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相关内容被编入美国等大学教材。

据了解,沈树忠院士此次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是对他多年研究生涯与卓越贡献的褒奖,也代表了国际地层学界对中国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的高度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层古生物学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地层学的发展,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即“金钉子”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11枚“金钉子”,是目前国际上获得“金钉子”最多的国家。

全球获此殊荣科学家

2004 ICS Medal

Stephen Hesselbo
Oxford, United Kingdom

2008 ICS Medal

József Pálfy
Budapest, Hungary

 2012 ICS Medal

Peter Salder
Riverside, California, USA

 2015 ICS Medal

Aitor Payros
Bilbao, Spain

沈树忠院士人物介绍

1961年10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

  • 1981年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

  • 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 1989年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 ;

  • 1996年公派到日本新泻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

  • 2000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从澳大利亚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

  •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2006年至2010年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2012年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

  • 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8年全职加入南京大学。

沈树忠院士的传奇经历

01

高考0分落榜,刻苦学习入大学

沈树忠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沈树忠出生在湖州塘甸的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调皮的他,7岁被母亲送进学堂,就这样开始了小学生活。

1975年,湖州中学首次招收两个农村班。“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沈树忠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村里的推荐,到湖州中学农村班上学。每周五回家,每周日下午挑着米,带上菜到学校学习。

然而,1977年恢复高考,沈树忠第一次去参加,偏科的他化学100分只考了5分,物理考了0分,他落榜了。第二年,沈树忠重整旗鼓,选择报考中专,最薄弱的物理、化学学科不用参考,最终被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之一)“地质专业”录取。

1981年7月份,沈树忠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毕业,因为家乡离浙江长广煤炭公司很近,被分配到那里,成了一名地质技术员。一次偶然的机会,20多岁的沈树忠在报上看到了一条200字的新闻,说中专生张泽伟考上了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诒纯的研究生,这给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让他萌发了考研究生的念头。

“我这一生都要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人。”讲座中,沈树忠多次提到,感谢他寄来了当时北京通用古生物学的教程,同时他自己也跑到杭州购买了高等数学、英文等书籍,他在此后一年中不分黑夜白昼地学习,克服了重重困难,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大学教材。

1983年,当了2年地质技术员的沈树忠,第一次去参加研究生考试,结果考上了赴澳大利亚的出国留学生,其中英文考了81分的高分,在当时整个煤炭系统82位考研生中排名第2。

但是,考上研究生到北京参加培训后,沈树忠发现国外读研必须要本科文凭,这又成了他的大难题。后来,他被导师何锡麟破格留在国内培养,直至1989年博士毕业,留在了母校中国矿业大学教书。

02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当“科研的主人”

1994年春天,一个电话打破了沈树忠原本平凡的生活,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金玉轩教授邀请他陪同一批外国友人去西藏考察。

“西藏,我去!”一个礼拜后,沈树忠只身飞往西藏,从拉萨赶去与外国友人汇合,颠簸的公路上开了两天两夜,但是,正是这次世界屋脊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为他今后在国际上做古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996年,沈树忠又被教育部选派去日本做博士后,遇到了一位非常严谨的学究型导师,让他更加潜心地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两位澳大利亚教授得知他曾在西藏收集一大堆的化石标本,邀请他参与研究“中国的冈瓦纳”项目。

“沈树忠,你愿不愿意回来?”正当沈树忠科研做得如火如荼时,著名的金玉轩院士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专门来找他,向他发出了回国邀请。

2000年,沈树忠作为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被引进回国,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国外,干得再好也是‘打工仔’,只有回到了祖国,才能当科研的主人。”

很快,他的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时他也得到金玉、盛金章两位中科院院士的谆谆教导和培养,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随后成为了这个团队的学术带头人。

03

努力终有成果

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DavidHarper院士在颁奖词中介绍,获奖人沈树忠是世界知名的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腕足动物和牙形动物研究专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二叠系2个“金钉子”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分会主席近八年,为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的发展、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全球对比、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整理自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