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飞鸟尽,精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不被他人觊觎,开始诛杀异姓王。韩信能力过人,但是刘邦称帝后备受排挤,后又被人诬陷,最终惨死。可以说韩信聪明反被聪明误。。 而张良呢,父亲、爷爷以前在韩国都官拜宰相,他心里只有灭秦复韩,别无他想,只是韩国复兴无望了才跟随了刘邦,在帮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又帮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可以说张良谋虑过人,在帮吕后扶持刘盈当太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卷入立嗣之争中,而且当时刘邦还一直在诛杀异姓王,刘邦是铁了心要废太子另立,所以张良也不敢太过触刘邦眉头只对吕后说让太子刘盈去请人称“商山四皓”的这四人,刘邦请了多次都没有请动,如果太子能请动这四人辅佐的话,那太子之位可保。而刘盈呢也不负众望,以诚心感动了“四皓”,并答应出山辅佐。当刘邦举行胜利庆功宴的时候,太子刘盈带着“四皓”恭贺刘邦时,刘邦好奇的问这四位老者名字,才发现这四位就是自己苦求不来的隐士。刘邦见四位老者都立于太子身后,心想太子羽翼已丰,废太子之事恐怕不能成功,便就此作罢。 张良本人精通黄老之道,淡泊名利,便去和刘邦辞行,对刘邦说:“臣志不在官堂,闲云野鹤乃臣之本意”。刘邦开始还有心想杀张良,但一听张良如此说便摒弃了杀念,两人可以说是无关痛痒的聊了会,刘邦假言挽留,张良表现出一副必须要归隐山林的决绝。后张良隐居至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处修建了良山道观,并在道观的不远处建立了伐桂书院,以教当地孩子学习。 想当初“战神”韩信和刘邦对话,还跟刘邦说过:“大王带兵十万就够了。”刘邦一听,又问:“那你带兵多少?”韩信开口说了四个字:“多多益善。”后还跟刘邦说了一句:“事成之后,我要得到我应得的。” 韩信功高盖主不说,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忌讳,说白了就是情商有点低,每次要求出兵都一定要讲条件,刘邦早就不满了,现在都敢跟我谈条件,那以后掌握的军权越来越大,弄死自己岂不是容易至极,所以韩信这个人必除,于是刘邦和吕后以及丞相萧何谋划把韩信引入宫内处死了。 张良这个人就不同了,他乖乖地选择隐居田园,做事也不急不躁,对待刘邦的这些行为,自己也深懂其意,所以也不干涉,还偶尔帮忙出谋划策,既不偏袒谁也不讨好谁,刘邦看着张良这般淡若水的面容,自然也是舒服的,哪里还会杀他,而张良最后帮忙斩草除根了,深知自己也是时候离开了,就开始归园田居,实为明智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