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昵称12733272 2019-07-09

Cindy说:

去年瓜妈在绘本群里和大家一起搞一个“宝宝1000本书阅读打卡计划”(源于一篇文章美国孩子是怎样在3岁前读完1000本书的?有了这个模版,真的很容易!),妈妈们把每天的打卡表上传,互相监督,我们的好多妈妈都一直在坚持着,最近有一个妈妈发来消息说,宝宝2岁1个月,打卡完了1000本书!(注意,一本书读一遍算打一次卡,不是说要买足1000本书)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还有一个妈妈发来视频,说因为坚持阅读,女儿现在自己会主动去看绘本看很久,还会自己讲绘本,完全不用操心了。我们的妈妈和宝宝真是太棒了!坚持下来基本都能看到宝宝发生的变化的!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还不知道这个打卡计划的妈妈可以在今天的文末查看打卡资料包,去我们的服务号下载模版,从现在开始给宝宝读起来!

周末的时候,给土根理了一下这几年在国内买的书,外公专门给他腾了一个书架,完全放不下了,这还不包括在读的,送掉的,以及在意大利的书(还有这一个书架),虽然我没有给土根打卡,但每晚睡前的阅读时间是雷打不动的。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给土根买书和读书的乐趣,真的是我这几年太深有体会的。以前都是瓜妈和大家分享她给瓜瓜读书的经验,今天我想来讲讲我和土根的读书故事,不同于瓜妈的理性派娓娓道来,我给土根读书,是纯感性的表演派,一言不合就说唱就起舞,土根常常一脸无辜地跟我说,妈妈,不要唱de……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不过,土根真的很喜欢坐在我怀里听我声情并茂的“演出”,有时候他看嗨了也会和我一起演起来,读书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放飞自我的体验,是我和他之间独有的沟通方式,也是睡前一段特别亲密有爱全情投入的时光。

但土根也不是一开始就买我的帐的哦,一开始我受到的冷眼、被书砸这样事也是一箩筐了。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阅读上的“马太效应”,在孩子身上真的特别明显

给土根读书,大概是从他3个月开始的。彼时他会盯着书看,小眼滴溜溜的,还挺专注。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到了6个月会坐的时候,他就怎么都不配合了,各种抓咬扔撕,仿佛与书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以至于我有一阵子特别怀疑他的“学渣”属性,怀孕时就买的一堆书就搁置在那儿,忧伤只能生二胎的时候用了。

可是没想到,大概1岁多的一天,土根主动抓了一本书给我让我给他读,读完一本又给我一本,直到他让我合上书。我忽然看到了一丝希望。

可是彼时读书还是看他心情的,但我完全不畏“热脸贴冷屁股”,时不时诱惑他一下,“宝宝我们来看书好不好呀?”

土根真正开始爱上看书,是在2岁断奶以后。可能是精神寄托——妈妈的neinei没有了,奶睡的习惯也无法延续了,他把所有对于neinei的热情寄托在了绘本上,一本一本地让我给他讲,能一口气听10本还不放过我,直到我筋疲力尽口干舌燥逼着他关灯睡觉,家里的书很快就跟不上他的消费习惯了。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能明显感觉他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最显著的就是虽然我们身处意大利,土根上的是意大利托班,但是土根的中文要好过意大利语,因为我给土根的阅读频率要大大超过他爸!

而且土根对书的理解力也常常超过我的预期:一开始我给他看简单的认知类绘本,到了2岁多的时候我发现他很喜欢看一些互动性强的谜题类绘本,我会问他很多问题,能明显感觉到他解决完问题后的成就感和兴奋;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还有一类故事性强的绘本,比如很经典的《爱心树》,是一个很伤感的故事(大树被一直索取,最后只剩下一个树墩),我本来以为土根不爱看不理解,可是他常常让我拿出来讲,而且听得特别安静,那天看完他竟然说了一句,大树好痛,好可怜……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马太效应”,是指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一种现象。但是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了阅读上的“马太效应”,说的是孩子读书越多,理解能力越强,越爱思考,越读越有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但如果孩子越缺少环境、语言的刺激,对阅读越有畏难情绪,就越不愿意阅读,从而形成负向循环。

所以啊,当宝宝出现不爱看书的情况,妈妈一定不能放弃,娃喜好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但这个“自然而然”里其实有我们的坚持不懈和小小心机比如在他的环境里布满书,让他在某一天想看时就能随意取到;多尝试一些不同的绘本,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你也会找到宝宝自己的兴趣点。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宝宝抓过一本书让我们来读的时候,我们怎么读,也决定了他们是不是能发现阅读原来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啊!它一点也不枯燥啊!太好玩了吧!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早期的阅读,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演”

1. 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容易引起宝宝的阅读兴趣

我最开始给土根选择的绘本,除了认知类的,还有一些简单的情感小故事,比如经典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抱抱》,都是特别适合用演技的。

每次给土根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我都跟着兔妈妈的动作用生命来表演,“我爱你有这么多!”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一会又把脚抬得高高的,“我爱你到脚趾头!”

后来土根就会模仿我的动作,对我说,“我爱你到树枝上!”

而每次读《抱抱》这本书,我一开始会学小猩猩哭,然后当我读到“妈妈来了!”小猩猩和妈妈相聚拥抱,我就会给土根一个大大的拥抱!

后来土根每次看到小猩猩找到妈妈了,他就会激动得拥抱我,他完全能体会到小猩猩找到妈妈后的喜悦!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这种花式教娃对我表白的方法也是费劲了心机,哈哈。

心理学家发现:

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肢体动作

所以对小龄宝宝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语言时,丰富而夸张的肢体表演能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放飞自我,演而优则“唱”

不仅是童谣绘本,本身就适合唱,有很多的绘本,文字是相当有韵律的,用了很多叠词和重复,我有时候念着念着,自己都会找到唱歌的灵感,情不自禁唱起rap来。

比如非常唯美的《开车出发系列》,有很多象声词,比如车辆开过的声音,风呼呼的声音,我每次读,不唱都觉得不过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虽然土根总是说,“妈妈,你不要唱de……”但随即我和他都大笑起来,他有时候也会模仿我的说唱,模仿得非常难听,我说“妈妈唱歌有那么难听吗?”他说“系”……我们又笑做一团。

这就是亲子阅读的乐趣吧,它不是生硬死板的照书读,而是要找到让你们联结的方式,这就是可行的。

3.声情并茂,培育孩子的“情绪脑”

随着阅读的深入,土根越来越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比如之前读的《亲爱的小鱼》,最近反复读的《爱心树》,语言像诗一样,充满着爱,深沉而忧伤,我自己读得抑扬顿挫都快落下来泪来。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爱心树》,大树被不断索取,最后剩下一个树墩,终于等来孩子

土根听这样的故事总是很安静,我一开始以为他是不明白,后来我知道他只是表面装作镇定,内心一定是能感受到不同的情绪起伏的。

他2岁多的时候看《亲爱的小鱼》,我问他,小鱼为什么回来啦?他说,小猫咪。他表达不完整,我帮他说道,是因为小猫咪爱小鱼小鱼也爱小猫咪对不对?他说,系。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亲爱的小鱼》,小猫给了小鱼自由,小鱼却回来了

我说,那以后宝宝长大了离开了要不要回来看妈妈?土根说,要!宝宝好爱好爱妈妈!

我赶紧说,妈妈也好爱你!说着老母亲都要泪崩了。

绘本美好的视觉语言、加上我们动情的阅读和演绎,把宝宝带入美好的情绪情感中,孩子审美能力发展的同时,共情的能力也在发展,孩子能感受到被关注、接纳、被重视和了解,那是多么放松、亲密、愉悦又美好的亲子时刻啊!

最后说:

如果说陪娃玩耍是一件时常让我们走神的事,陪娃阅读却常常让我感受到愉悦和惊喜,因为那一刻我特别能感受到我们之间的联结更深,我们的注意力都在绘本上,而绘本本身是精神的产物,我在通过绘本向他传递这个世界。

土根听着听着就喜欢主动坐到我怀里来,我下巴抵着他柔软的头发,读着读着就更深情了,不管是什么书什么语言,最重要的是我们表达的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语言,是我们两个人的专属时光。

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说,至今都记得小时候妈妈每天给他们读《西游记》时的场景,就着温暖的灯光,这么厚的一本书都读完了,想起来都觉得美好。

是啊,以后土根回忆起童年,他会记得我抱着他读书的场景,是如此温馨和愉快,这就足够了吧!

2岁宝宝读完1000本书,“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