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有地图舌怎么调理?

 爱中医2 2019-07-09

 2019-07-04 15:39:53

小儿推拿李波:宝宝地图舌是怎么回事?小儿推拿如何调理地图舌?

近期很多宝妈问我一个问题宝宝地图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地图舌?地图舌有什么危害?孩子有了地图舌应该怎么办?今天我来给大家揭开疑惑

什么是地图舌?

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游走性舌炎,因其形状似地图,故又称地图舌。

西医认为小儿地图舌原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情绪波动有关;还有部分患儿的父母也曾患过地图舌,故表现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一般地图舌多见于儿童,尤为体弱的婴幼儿。

中医一向注重舌体和舌苔的变化.素有“舌为心之苗”、“舌为脾胃之外候”的说法,由于舌头和人的体质及内脏关系亲密。中医以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舌苔的颜色、厚薄能够反映邪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而舌苔的有无则反映胃气的盛衰。小儿舌苔上呈现剥脱,阐明小儿的脾胃之气衰弱,正气缺乏。有病的孩子,舌苔呈现地图舌,都标明有脾胃虚弱。

孩子地图舌的的常见症状

地图舌是在3~6岁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小儿地图舌常常反映了孩子重复感冒及脾胃功用失调。 地图舌呈现后,普通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纳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病症。

1.易重复感冒的小儿,体质较虚弱,平常很容易疲倦,夜间出虚汗,大便枯燥,二三日一次,面色虽有些惨白,但口唇却非常艳红,像涂了口红一样,感冒月月有,肺炎常光临,有时还会呈现低热,用中医理论去归结,结论是气虚阴亏。

2.脾胃功用失调的患儿,体质羸弱,面色发黄,胃口不好,挑食、偏食很明显,饮食稍不留意会惹起腹胀腹痛,有的还有贫血,白昼一活动就会满身是汗,以上都是属于脾虚胃弱、消化吸收不好的表现。

小儿地图舌的分类

中医认为小儿地图舌多是脾胃阴虚,及脾胃气虚导致。

1、脾胃阴虚型孩子的舌苔剥脱片大小不等,如地图状,边缘隆起,剥脱面发红,与舌质色泽有别,同时伴有虽感到饥饿而不思饮食,低热、神疲、乏力,身体消瘦,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夜间睡觉时易盗汗。

2、脾胃气虚型孩子舌苔的剥脱面边缘无隆起,剥脱面光滑如镜,其颜色也与舌质颜色基本相同,并伴有食欲减退,形体瘦弱,面色苍白或萎黄,常流口水,肢倦乏力,少气懒言,稍一活动则气喘,易出汗,睡时露睛,大便稀溏,或虽成形而次数较多。

小儿地图舌的推拿调理方法

小儿地图舌可用中药调护,但小儿服中药难度大,多因不能坚持服中药而终止治疗。小儿推拿对于地图舌的调理有着不错的效果

(一)脾胃阴虚

1、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直推

次数: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2、揉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3、顺运内八卦

位置:以手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操作:顺运八卦,又称运八卦。用拇指面自乾向坎运至兑为一遍,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

次数:运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降气平喘,止呕止泻,清热发汗,平衡阴阳。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呕吐,泄泻,腹胀,食欲不振,恶寒,发热,惊惕不安等症。

4、补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或在小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尖(或旋推罗纹面)为补,称补肾经。

作用: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温养下元,清热利尿。

5、揉二马

位置:手掌背面,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掐二人上马: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揉二人上马,以拇指或中指揉之。

作用:补肾滋阴,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主治:小便短赤,腹痛,体虚,淋证,脱肛,遗尿,消化不良,牙痛,咬牙,喘促。

6、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

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

7、揉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属任脉。又指中脘部。

操作:医者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

次数:揉或推约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胃脘痛,腹痛,腹胀,食积, 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8、顺摩腹

位置:腹部

手法:术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摩300~500 次。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主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积,消化不良,便秘,厌食,伤乳食泻。

9、按揉脾腧胃腧,

位置:脾腧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揉法。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祛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次数:50-100次

10、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20~30次。

作用:健脾和胃,强壮身体。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11、揉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处。

操作: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之,称揉涌泉。

次数:推100~400次,揉30次左右。

作用:滋阴,退热。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二)脾胃气虚

1、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直推

次数: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2、揉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3、补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或在小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尖(或旋推罗纹面)为补,称补肾经。

作用: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温养下元,清热利尿。

4、补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末端。

操作:推肺经,分补肺经,清肺经两法。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或自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名清肺经;反之(或旋推罗纹面)为补,名补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肺泻热,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呕吐,痰鸣,面白,自汗,盗汗,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用补法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面白、自汗、畏寒等症。

5、摩丹田

位置:小腹部,在脐下2.5寸。

操作:医者用掌摩丹田,称摩丹田;用拇指指面或其它四指揉,称揉丹田。

次数:摩2~3分钟,揉100~300次。

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

主治:小腹胀痛,腹泻,便秘,遗尿,小便短赤,小便闭,脱肛,疝气。

6、揉关元

位置:脐下3寸,肚脐下缘和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

操作:用中指螺纹面或用掌按揉,称按揉关元。若用艾条灸之称灸关元。

次数:按3~5次;揉100~300次;用艾条灸3~5分钟,或以局部红润为度。

作用:培补元气,温肾壮阳。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小便不通、遗尿、五迟、五软等证。

7、揉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属任脉。又指中脘部。

操作:医者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

次数:揉或推约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胃脘痛,腹痛,腹胀,食积, 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8、顺摩腹

位置:腹部

手法:术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摩300~500 次。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主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积,消化不良,便秘,厌食,伤乳食泻。

9、按揉脾腧胃腧,

位置:脾腧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揉法。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祛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次数:50-100次

10、揉肾腧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揉法,称揉肾俞。

次数:50~100次。

作用: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主治:腹泻,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慢性腰背痛,肾虚气喘等。

11、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20~30次。

作用:健脾和胃,强壮身体。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12、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捏。

次数:捏3~5遍。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小儿推拿李波:什么是地图舌?孩子地图舌不要慌,小儿推拿来帮忙》

原创 小儿推拿李波 2019-07-04 15:39: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