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是一辈子的守望——老牛刍语(24)

 大红门16 2019-07-09

老牛刍语(24)

作者:王世训

  一一夕阳,晚霞。老牛卧盘在老槐树底下反刍倒嚼。一堆沫,一堆往昔。一堆自言自语…… 

  一,爱是不离不弃一辈子的守望

外国一对老夫妻,喜欢每年在同一个地方拍张照片做纪念。老奶奶走了,老爷爷翻看纪念照到最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原谅我,我没陪你走到最后'。这个故事为我们注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爱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守望,婚姻是一辈子风雨同行的生死契约。

我国汉代乐府民歌《上邪》,酣畅淋漓地发出爱的宣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爱是神圣的,是一辈子的生死相许。1993年苏联解体,作为解宻档案的一封信,送到了已经70多岁的米丽娅手中。这封信是二战时,德国土兵米涅战斗中负伤后,被苏联红军包围了,面临死亡的情况下写给米丽娅的求爱情书'亲爱的米丽娅,……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我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了我。……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无论等多少年,我都会等的,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一个红军战士瞄准海涅打了一枪,海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看完后,他动情地说'战争毁掉了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把它交到档案局'。

爱是一辈子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厮守。象基督教的婚礼誓言那样'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20世纪30年代的年轻人最喜欢的一首流行歌曲是《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深情的歌声感动了无数情窦初开的帅哥靓妹。

这美妙动听的情歌背后,是刘半农和朱惠的真实爱情故事。刘半农和朱惠经历了不少曲折终于正式订婚。刘半农17岁时离开老家江阴去常州读书,朱惠还没成婚就到刘家,担负起侍奉二老和小叔子的担子,里里外外,尽心尽力,打理得井井有条。1911年刘母病危,为了'冲喜'刘半农赶回家与朱惠完婚,刘母还是驾鹤西去。辛亥革命爆发,学校关闭,刘半农跟二叔去上海谋生,朱惠独自担起了繁重的家务。由于朱惠两次流产,刘父非常不满,怕断了刘家烟火,逼刘半农纳妾。刘半农坚决反对,怕朱惠在家受委曲,就接到上海一起生活。1916年生了女儿小蕙,1920年刘半农带着妻女去英国留学。异国他乡,朱惠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照顾全家的饮食起居。刘半农深为感动,把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对妻子的爱恋之情融为一体,创作了新诗《教我如何不想你》,1926年,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为诗谱曲,唱红大江南北。l934年7月4日年仅44岁的刘半农不幸在北京病逝。朱惠几度哭得昏厥过去。在没有刘半农的日子里,她默默地一个人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想刘半农了,她就轻轻地唱起《教我如何不想她》。1947年朱惠去世,儿女们按她的遗愿,把她安葬在刘半农旁边。生同衾,死同穴,她和他离别13年后又重聚相守。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爱是情分,婚姻是缘分,愿我们每对恋人和情侣,且行且珍惜这难得的情和缘。 

二,一千不如在先,劳燕分飞须掂量。

  钱钟书'婚姻象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的围城论,为一些想逃离围城的人提供了依据。据民政部统计,2018年我国离婚率高达38%,每天有超过1万对夫妻离婚。俗话说,一千不如在先,夫妻还是原配的好。婚姻不是儿戏,感情也不是用来消费的,在婚变离异的问题上,要深处想,细掂量,切不可轻率任性。

来自浙江省高院的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全省离婚案,排在第一位的离婚原因,不是出轨,不是家暴,不是穷,而是一些生活琐事引发的矛盾。婚后生活,不象热恋中年轻人想象的那么美好浪漫,而是一地鸡毛的杂事、琐事、烦心事。大的方面,生孩子、养老子、买房子,难办也得办;小的方面,刷鍋、洗碗、买菜、做饭、擦地板、清卫生,磨不断的铁索'天天练',这一切都需要两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认识上不断吻合,习性上不断融合,行动上不断磨合,认认真真地规划好,扎扎实实地做好小家庭的每一件事。任何一点的疏忽和懈怠,任何一方的任性和不负责任,都可能导致婚姻的危机。有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十年夫妻,老公4天没洗碗,妻子决意离婚'的新闻。这对小夫妻,女的特忙,下班洗衣做饭等一切家务全包了。老公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下班就回家,但什么事也不干,看电视玩手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段时间老婆忙,连刷碗的空都没有,老公也不伸手,吃完饭就把碗送进厨房,积了4天的碗,女的忙完了在水池里刷,越想越气,边刷边哭,最后铁心要离婚。看起来是4天没洗碗的小事,其实女方心里堆积了太多这类的小事。小事多了钝刀子杀人,腐败了婚姻,蚀空了感情,摧毁了家庭。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出了围城才回想起围城的温暖。即使一些离异后重新组织了家庭的人,也剪不断理还乱,忘不了曾经的香巢,忘不了曾经的原配。好多再婚的人发现,不仅前段婚姻遇到的矛盾再婚后仍然有,而且又增添了二婚带来的新问题。一是二婚夫妻的信任度更低,很多二婚夫妻以前都有孩子和存款,他们很在意对方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很看重自己的钱怎么花,无形中猜疑对方,防着对方。二是二婚夫妻大都不愿付出感情,一婚是感情的结晶,二婚多是生活的结合。三是二婚夫妻遇到矛盾和问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喜欢以原配为参照系,拿现任的短处和原配的长处比。越比越后悔,越比越觉得还是原配好,这也是不少人再婚又离婚,回头与原配又复婚的原因。

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也是这样,再美满的婚姻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两个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年轻人刚组合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这需要调适,需要包容,甚至需要做出某些必要的放弃和牺牲,以逐步适应二人世界的新生活。有人把婚姻比如成鞋子,说磨不磨脚只有自己知道,这没错,但也不能一感觉有点挤脚、磨脚,脚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把鞋子丢了。新鞋刚开始有点磨脚很正常,有的穿几天撑一撑就好了,有时把磨脚顶脚的地方找东西顶一顶就解决问题了,只要鞋子的大尺码合适,就不能轻易丢弃。婚姻只要没有大的原则问题也还是要维护,在维护中完善,在维护中提高,爱巢不能轻易捣毁,劳燕不能轻言分飞。

三,经营好你的婚姻,稳住你的后院。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说法似乎有失偏颇。从恋爱到结婚的确有很大的反差,恋爱是看电影,听音乐,美酒加咖啡,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结婚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酷茶,衣食住行,生儿育女,甜酸苦辣咸。谈恋爱,恋爱是'谈'的;过日子,结婚是踏踏实实地'过'。有不少人完成不好这个转折,婚后被生活埋葬了爱情,最终失去爱的婚姻也走到了头,拆了爱巢,断了良缘,各奔东西。

婚姻是爱的升华,是爱的更高形态和表现形式。婚姻决不意味着爱的索取和享受,而是爱的奉献和牺牲。婚后两个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脾气禀性、饮食起居习惯不同的人突然同衾共枕生活在一起,又要面对独立生活的种种现实问题,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不适应,这就需要双方都适当地做出一些妥协和退让,少一些苛求和埋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主动去适应对方,适应独立门户所遇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情况变了,爱也要转型升级,由恋爱时挂在嘴上抽象化的你恩我爱,转化成具体化的爱小家,爱对方的行为习惯;由花前月下的浪漫转换成洗衣、烧饭、带孩子、擦卫生的家务劳作,以扎扎实实的爱的实际行动来经营、维护你的婚姻。

在婚姻的经营维护上,书画大师启功和他的夫人章宝琛堪称典范。1932年10月启功由母亲作主,与大他两岁,对书画一无所知,性格温顺的章宝琛成婚。启功很尊重宝琛,称她为姐姐。宝琛不懂书画却懂得启功,她知道书画是启功的命根子。于是,她担负起所有家务,让启功潜心书画。为补贴家用,宝琛抛头露面上街卖书画,最困难时把自己的首饰都变卖了,但再困难也不忘每月给启功留点钱买书。1975年宝琛一病不起,她拖着病体带启功到墙角挖出一口大缸,掏出她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4麻袋启功早年的书画作品,启功百感交集,蹲在墙根嚎啕大哭起来。宝琛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最不放心的还是启功,'你让我放心,我走后,找个人照顾自己',启功老泪纵横。宝琛的最后时刻说'咱结婚43年寄人篱下,能有自己的家多好'。启功的朋友听说,立刻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他,启功收拾好房子回到家里宝琛已撒手人寰。两个月后启功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他怕宝琛找不到回家的路,来到她的坟前说'咱们有房子啦,跟我回家吧'。那晚启功做了几个宝琛喜欢吃的菜,一筷子一筷子往宝琛碗里夹,碗满了,他爬在桌子上失声痛哭。为了档住上门说亲的人,启功把双人床换成了单人床。2005年启功带着对宝琛姐姐的思恋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对亲友说'生同衾,死同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同宝琛姐姐合葬在一起'。这一没有恋爱序曲的'凑合型'夫妻,竞然经营成生死相依的爱情典范,给我们在家庭婚姻建设上留下太多,太深刻的启迪。

家庭是婚姻的殿堂、事业的后院。要想事业有成,首先要有一个稳固的后院做你的后盾。因此,我们切不可只顾事业,丢了家庭。婚姻不牢,地动山摇;家不稳,事业损。后院起火必然殃及事业,最终多是家庭事业两脚蹬空的悲残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