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文/拾光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我们都知道儒家文化对我国其他文化的影响巨大,比如我们口口相传的俗语文化。俗语中有很多关于人伦礼数方面的道理和准则。这些俗语就像一条条语言简洁但内容丰富的社会规则,指引着人们的道德行为。

这些俗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意思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这句俗语其实大家应该都十分的熟悉,因为他常常被老人们挂在嘴上。我们都知道这句俗语最强调的意思就是没有孩子是最大的不孝,但是它第一次出现时并不是这个意思。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第一个说这个话的人我们也很熟悉,他就是儒家的重要发展人之一的孟子他一开始用这句话来评价大禹。他认为大禹在娶妻这件事上来了个先斩后奏最后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他认为这是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显然这和现在没有孩子的意思完全不同。

后来这句话被民间改了意思,人们认为可以叫做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最严重的就是没有后代这件事。那时候人们也只是单单强调没有后代的严重性,对三这个数字没有深入的说明。在古代人们说数字三,指的不是三,而是泛指很多的意思。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后来到了汉朝,一个文学大儒把这句俗语里的三做了定义。他认为可以被人们称作不孝的事情有三种,而这三种之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不孝的行为。

那这三不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个不孝的行为就是,对父母无条件的阿谀奉承,即使有些事情他们做的是错的,还极力为他们袒护。这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都知道孔子认为子女无条件的对父母服从才是有礼数的。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但是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慢慢成熟化,人们发现有些观点并不一定是对的。比如子女对父母无条件服从这句话是会引起社会不和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明知道父母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还不提醒,这只会让他们错上加错,最后让他们失去道义。

第二个不孝的事情就是父母年纪大了,而你还没有取得一官半职,没有俸禄来养活父母,这就是一件不孝的事情。当然了,不是每个子女都能当官,都想当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也慢慢变成了,当父母老了,而你还是一天无所事事,没有能力来好好的赡养父母就是不孝。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第三个不孝,也就是我们说的最不孝的事情是不能为这个家延续香火。在古代特别需要劳动力,所以哪个家庭人多,哪个家庭就能被人们认为是大家族。而且孩子认为是整个家庭血脉的延续。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错了

短短一句俗语竟然有那么多学问,真的让人叹服。有人觉得另外两个不孝也十分的道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