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看遍百年中国女性审美↑↑↑ 今天的短片,用1分钟成功再现了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中国女性审美的变化。 这些年里,我们的审美发生了多大的改变? 还记得四年前的《极限挑战》第一季里,黄渤半开玩笑地对孙红雷说:
没想到,他竟一语成谶。 如果你观察力足够仔细,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丑爆了的中国式审美。 比如那些统一的、黑底白字的商店招牌,不仅丑,还有些瘆人; 又或者饱和度极高、十分辣眼睛的大黄大绿; 再比如,那些魔幻主义风格的儿童摇摇车; 又或者满街满巷的男科广告、软色情广告…… 从2010年开始,北京每年都会举办“十大丑陋建筑”评选,那些从全国各地筛选出来的丑陋建筑,总有一个能亮瞎你双眼。 这是巴城镇打造的蟹文化公园,竟然真的做成了大闸蟹造型; 类似的做法还出现在河北,这个名叫“金鳌馆”的建筑仿生不成,倒是庸俗不堪; 最著名的是模仿“福禄寿”的河北三河天子酒店,堪称最丑建筑之首。 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如今看来,仍是如此。 正如李晓教授提到的:
没有审美力,已经成了当代中国人的最大特征。 事实上,我们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对于美这件事儿,也有着数千年的解读。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审美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低下。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没有审美力,比丑更可怕。中国式审美,就是我们最应该警惕的时代病。 《新周刊》曾以“低美感社会”为主题做了一系列解读,指出中国审美十大病征: 丑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筑、非人街道、塑料设计、网红脸、伪古风、广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雾霾。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除了丑,就是假。 什么叫假?看看电视。 国产电视剧的审美万年不变,永远的平眉、翘鼻、尖下巴,网红脸三连。 不仅女主女配顶着一副网红脸,就连男主角也不能幸免。之前一部剧《重耳传奇》的男主,就是杰出代表。 网红脸好看吗? 也许好看,但就是假。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个整容上瘾的女孩,2年内花了80万,整容20多次。现在的她,饱满的苹果肌,V字尖下巴,高挺的鼻梁,僵硬的表情…… 脸是网红脸,但美绝对谈不上。 对比起以前的照片,也许未整容的她五官没有那么“完美”,但起码有一份自然的舒适,和灵动。 网红脸泛滥的荧幕上,我们的审美力正在被悄悄剥夺。 会不会有一天,千篇一律、塑料感满满的网红脸,就成了我们唯一的“美”? 说完影视,再说音乐。 还记得前段时间,周杰伦在演唱会上被迫唱了一首《学猫叫》吗? 同事对此评论道:本来在大街上、奶茶店、理发店就被这首歌天天洗脑,没想到在周杰伦演唱会上,还得听到它。 回想一下,像《学猫叫》这样的抖音神曲,已经处处霸占了我们的视听:
当然你可以说,艺术作品嘛,本身就没有高下之分。 但,这些玩意儿真的能称之为艺术么? 陈词滥调、旋律单一、歌词低俗、毫无唱功……根本难以和艺术沾边。 有一首抖音神曲叫《盗将行》,因为其古风歌词而红极一时。但你仔细看看它的歌词,到底写的是什么鬼? “我与虎谋早餐”,“你的笑像一条恶犬”......前段时间,更是被一位大学教师直斥“狗屁不通”。 大热的抖音神曲,还有《沙漠骆驼》。 歌红了之后,大家都知道唱这首歌的两个人是展展和罗罗。 然而有人指出:这根本就是一首抄袭作品,原作者是展展和罗罗的恩师徐天胜。他们只是拿歌词稍改了一下,就标上了原创。 丑陋不? 从抖音神曲到蛇精脸,我们正经历一场大型的审美降级。 我们的审美力在无形中崩塌,那些稀奇古怪的丑陋,正在悄无声息地侵占我们的生活。 一想到我们的下一代要生活在这样“不知美好”的环境中,我就不寒而栗。 中国式审美一直这样吗? 其实不是。 那时候,我们有极简的宋瓷: 有纯色的小清新; 也有由虚而实的深远意境。 民国时期的广告也颇为经典,如今看来一点不过时; 连孩子们的课本,也处处体现出高超的审美水准。 中国人是懂美的。我们的文化里,我们的基因里,其实就深深镌刻了美的种子。 而我们,只是在日渐功利的追逐中丢掉了它们。 童庆炳先生说过: 审美像节日一样,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东西。 没有了审美,就只能看见阴影,看不见太阳; 看见麻木的朝九晚五,看不见夕阳下的青春; 看见眼前的苟且,看不见诗和远方。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培养审美力,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 要知道: 美,能够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 美,让平淡生活也亮起阳光; 学会审美,绝对是未来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懂得美好,才能追逐美好;当你看见美好,才会享受美好。 愿你我能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让下一代从小接触美。 别让“中国式审美”,真的毁掉三代人。 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里,是我们一生都应该为之努力的事情。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