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正式启用中国数学教材 你还觉得数学没用么?

 Waelynn赫言 2019-07-09

一直以来“数学无用论”都充斥着网络,有人甚至在微博上发起“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运动,结果70%的网友表示支持,很多人吐槽到:工作这么多年了,除了数钱用到过数学,别的基本用不到。有人戏称,数学学会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就OK啦!

而数学题也让广大中小学生最为头疼,有人说,取消数学或降低难度,可以大大降低孩子们的课业负担,空出时间和精力发展其他兴趣爱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某APP各科搜题数据也显示,让中学生困扰的题目,不论初中,无论高中,无论年级,数学当之无愧排名第一。

如此难学,平时又无用的数学真的就如此不堪么?

“数学无用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至上的表现,看似无用的数学,代表的却是必不可少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看不到,但缺不了。如果缺乏了数学能力,又会出现哪些状况?英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悉,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英国人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就得数指头;很多民众不知道如何计算货品减价优惠;购物时不能发现商家找零不够多而花冤枉钱;旅游时不懂币值换算;看不懂工资单上的细目……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导致英国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200亿英镑,而因为此给刑事司法系统和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带来的损失难以量化。

为什么英国民众数学如此之差?因为难学和无聊,普遍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且学习时极度依赖计算器。

于是乎,早在2014年2月,英国教育大臣特鲁斯就来华取经——学习9*9乘法表,上海也派出60名数学老师前赴英国“支教”。而如今,上海公立小学的数学课本将“漂洋过海”,明年1月将出现在英国学校的课堂上,以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全套教材共计36本,除了人民币符号会被改成英镑符号以外,其他内容将完全不变。

英国如今的窘境就是不重视数学教育的结果,而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对于历来相信直觉、力求大概的中国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稀缺的思维训练。

古希腊学者认为数学是“学问的基础”,当时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更是直言“万物皆数”。到了现代,数学是整个科学体系的基础,每一次数学的重大突破,几乎都带来科学的重大突破。甚至可以说,在人类理解宇宙的诸多途径中,数学是最接近于真理的捷径之一。

在现代社会,数学是很多领域的基础。曾任google、微软的全球副总裁、创新工坊的创始人李开复曾经说过:“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教授在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也说过: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深厚扎实的数学功底。

为什么大多数人对数学持有偏见?

平常用不到仅仅只是表象,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时代被逼无奈不得不学的怨念作祟,学生学习数学和奥数只是出于机械的高考需要而非兴趣,这点上其实对于英语的抱怨也是如此。

对于数学,并非每人都需要研究,但只学9*9乘法表和100以内加减法能培养数学思维么?

而这恰恰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