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肖邦幻想波兰舞曲

 珍爱之阁 2019-07-10

视频: 什皮尔曼 肖邦幻想波兰舞曲,降A大调


我们观察任何一部肖邦的作品,都很容易看出它是出自一位与波兰生活,与波兰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艺术家之笔的作品。同时,有两种体裁的作品,它们与民族根源的联系特别显著。这两种体裁就是从民族舞曲发展而来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
     波兰舞曲不像玛祖卡那样富有民族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这和它最早产生在宫廷有关。古代波兰的贵族穿着华贵的服饰,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走遍豪华的宫邸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所以波兰舞曲伴奏的舞蹈,是一种步行舞。
     肖邦早期的波兰舞曲仍较偏重于外在的庄重和华丽。然而,肖邦流亡国外后所写的波兰舞曲,就远远超出了宫廷贵族舞蹈的局限,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更发挥了钢琴的乐队性,交响性的效果和宏大气势。
     幻想波兰舞曲作品第61号便是这样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肖邦在创作的后期有一个极具艺术性和创造性的高峰,从摇篮曲作品57号,第三奏鸣曲作品58号,三首玛祖卡作品59号,船歌作品60号,直到幻想波兰舞曲作品61号可以说是一道长长的划破天穹的耀眼光芒。这既是肖邦晚期创作的辉煌高潮,同时也可以说是肖邦对自己充满曲折人生的一个总结。
     幻想波兰舞曲既是肖邦最后一首波兰舞曲,也是肖邦最后一首大型作品。
因此,这首作品在肖邦的波兰舞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这首曲子中幻想曲的成分要比波兰舞曲的成分多的多。它的结构要比其它波兰舞曲复杂的多(三部曲式,主题很多,由于有非常自由的展开发展,所以有奏鸣曲的因素)。有些即兴式的乐思的流露,优美的旋律与和声奇巧的节奏交织,使波兰舞曲的明显轮廓消失了。在幻想波兰舞曲中,我们看不到肖邦成熟期的波兰舞曲常有的简练而突出的音乐形象的对比,这里的基本主题之间,不仅在音调上,而在情调上都非常相近。但是它们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鲜明的对比:占优势的忧郁幻想的色彩与戏剧性的因素形成对比。这就使幻想波兰舞曲与肖邦的叙事曲,尤其是 F小调叙事曲非常接近。
     就像第三奏鸣曲和船歌一样,幻想波兰舞曲在原有的斯拉夫气质上又染上了淡淡的法国式的敏感。它的狂想式的外表与精制的内心似乎预示了50年后斯克里亚宾所特有的奇妙对位与异国情调。
     幻想波兰舞曲以一个相当长的引子开始。在听众眼前浮现出弹唱诗人,说唱家的叙事诗的形象,弹唱诗人拨弄着他的琴弦,开始叙述自己的故事。引子把听众导入将要开始的浪漫主义叙述的总的气氛中。开头的21小节都是一种幻想曲风的内心独白,似乎肖邦所有要说的就已经包含在这段引子中了。所以很难说这段是一个绝对分离出来的叙事诗人的形象,或者说是肖邦借叙事诗人之名诉说着融汇自己一生的悲剧。
    开头似乎与第一叙事曲有些相似,但境界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时的境界比起年轻时的肖邦就要高深得多了。头两个音符如钟声一样激荡回旋于听众的心中,并且已可隐约听到波兰舞曲的节奏。随后,刚强的戏剧性的钟声被忧伤沉思的音调所代替,
好像是说唱家沉入幻想地拨弄着琴弦,奏出从容不迫的音型,这音型进行在高音区逐渐沉寂。这段“琴弦的拨奏”在演奏时绝不可过轻过慢。因为这钟声与拨奏的交替在开头共出现了四次,过轻的话,后两次的极弱音量就很难表达了;过慢的话,则有些喧宾夺主的味道,以至于开头和旋的强烈戏剧性就会减少很多。
    第三小节到第六小节是一个过渡,不能弹的太快,其中有很多的挣扎和纠缠,这似乎是肖邦自我意识的突现,直到第六小节半音色彩的转换才又回到说唱家的角色。这一次,说唱家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与梦境中。第九小节之前应有很多的呼吸和空间,因为从第9小节直到21小节有很多次的迷失与寻找。这一片段有些类似于宣叙调,流露出内心的矛盾,诉说着渴望。在14,16小节和引子的最后部分(21小节),主题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这支感人至深的旋律通过符点节奏清晰地表达出波兰舞曲的节奏型。到了22小节a tempo giusto,真正的波兰舞曲终于肯定而自信地出现了!
    
 这是幻想波兰舞曲最复杂的一部分。它的主题发展给人以即兴的印象。和声的巧妙替换,节奏交织的变换莫测,旋律线的曲曲折折使人不容易一直抓得住作曲家的思路。
     24小节主题的出现能听到淡淡的悲哀和朦胧久远的回忆,弹奏主题不应太快,充分地表达,感受心灵最深处的歌唱和令人心碎的凄美。31小节右手旋律的上扬应该明显地表现出来,并配合左手第一拍八度的足够支持。40和41小节的休止稍夸张些,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强调之后的降A同音。在演奏这两小节两次的降A同音时,切不可敲击,而是声音送出去,感受到一种强烈而真挚的乞告与渴求。47小节起,左手多变的根音演变成降E音的不断重复,也许是迫切的预示,预示着52-55小节
艰难痛苦,充满着挣扎的上升,直到56小节。第一次有些苦涩的高潮,稍后很快便在一层层往下的模进半音进行中衰落了。
     在64,65小节和声缓慢地变化中,进入了66小节,可能是一段短盏而崭时的平静与缓和。这一段的音型似乎包含这很多的话语,也许是肖邦在难得的喘息中的诉说吧。平静只是假象而已,当波兰舞曲的节奏渐渐鲜明时,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又占了上风。此后,从66小节的降A大调,到72小节的C大调,再到80小节的E大调。连续两次大三度的跳进转调证明了越来越强烈的内心不安与迫切。在88小节,灾难性的减七和旋出现了,这个和声维持了四小节,把世界变为混屯一片,随后,时间便停滞不前了(92小节)。残酷的现实崭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梦,是希望,是肖邦的自我慰籍,是他一生所有苦难的泣诉。从92小节,到97小节,再到101小节,他的随想和祈求一次次地减少,终于没有踪影了。从104到115小节,又是一次漫长的,有些激动,有些急切的寻找。左手三连音的节奏型更体现出了焦躁与不安的情绪。这次寻找在116小节有了结果,是世外桃源吗?还是肖邦假想的避难所呢?!肖邦总有很多美好得如这降B大调一般明媚的希望与追求,只可惜现实对他却是如此之残酷和不近人情!
     128小节,突变的减七和旋又将他带入了疲于应付的挣扎与冲突中。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一定不能弹得太快,太容易,而且应该把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区分得非常清楚,以给人强烈的戏剧效果。141小节的渐慢和渐弱都不宜太早,就像绷紧的心弦不会立刻就松下来的。
    
接下来的中段piu lento(148小节)哀愁并没有消失,但加添了新的情调。这里比较明朗些,心情比较平静。开头的和旋似乎是一种宗教性的圣咏,这里已经没有抽泣和焦躁,而是难得的平和以及凝神沉思(153小节)。这既是第二主题,也是最后胜利的第一次出现的预告。在不断精致地和声变化中,进入最后激动人心的欢庆胜利前的最后一次内心独白和倾诉(182小节)。这里右手出现的十六分音符(如183,185小节)有很多的意思,或者说是一种自我肯定,所以演奏时绝不可轻易带过,而应该充分地表现。这是肖邦最真实的话和语气。
    
第三部分(206小节起)的构思很有意思。附加了一段对第二主题和引子的回想。肖邦再一次提示这些形象,就好像回顾一下走过的道路。到221小节,回忆突然中断了,接下来有四小节的准备,肖邦准备着迎接那最后的凯旋和欢庆!226,227小节不踩踏板,228,229小节踩踏板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这是肖邦自己写的踏板标记。234-241小节是最后的冲刺,但演奏时绝不可太快太急,虽然感情强烈,但仍包含着艰难与挣扎。242小节,肖邦在再现部用密集而丰富的织体,强烈的节奏使主题的面貌焕然一新。再也不是幻想抒情的歌调,而是戏剧性的慷慨激昂的独白和胜利的宣言。
     254小节,中段的主题成为了欢庆的场面,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肖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再也没有哀怨,没有忧愁!这是一个骄傲的,充满斗志的,凯旋而归的肖邦!他以明朗的降A大调作为支撑,以坚强的威风凛凛的节奏,八度双音的陈述,强有力的音响推向最后慷慨激昂的高
潮!280和281小节演奏时最好保持一泻千里的气势,可以尝试渐轻而渐快,会有很好的效果。282小节不要太轻,最好也不要渐慢。288小节,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和旋要使它不断在空气中震动,似乎最后的余音仍留在宇宙中,久久难以消散!
    
涅高兹在谈到肖邦的作品“充满了欢欣鼓舞的心情,人的高尚的自豪心,崇高的人格”时,首先推崇幻想波兰舞曲。他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幻想波兰舞曲的整个结尾更意气风发的音乐。”
    幻想波兰舞曲流露出晚期肖邦独有的缅怀,想象,呻吟和哀叹的情调,但最后以一首壮丽的胜利颂歌结束。这使我们联想到肖邦晚年在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一个强盛的,美丽的波兰,总之,波兰。”

 
文中凡黑色字体的为抄书所得,凡蓝色字体的为自己原创:)
希望大家喜欢蓝色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