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一般给自己的兄弟儿子封王的时候都习惯地采用东周时的国名,例如秦王、齐王、赵王,其实都是东周时的诸侯国。之所以,会采用东周时的国名来封王,主要是因为,象征性参照周代进行封王,表示后来的君主都是尊重周礼的(中国古代可是以周礼为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准的)。而封年龄,资历比较靠前的王一般以战国时代国力比较强大的国号命名,如唐朝开国皇帝将二儿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封三子李元吉为齐王。明太祖朱元璋将儿子朱樉封为秦王,封三子为朱棡为晋王。秦,晋,齐三国在战国时代比较强大,所以那些排名靠前的王享有这些国号。但以这些国号命名的封王中,最终当上皇帝最多的一般是被封为晋王之人。有自古晋王多皇帝一说。 首先西晋司马昭,司马昭在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数个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 杨广(隋),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次子,581年,被立为晋王,率军消灭陈朝,后谋划谋划夺嫡事宜,设计使其父废太子杨勇,公元600年,杨广被册立为皇太子。后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李治(唐),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封为晋王;贞观十七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李世民死后继位成为唐朝第三位皇帝。 李存瑁(后唐),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后建立后唐,为后唐开国皇帝。 柴荣(后周),郭威养子,953年三月,被封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显德元年(954年)正月丙子,以晋王柴荣判内外兵马事。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周太祖郭威驾崩,是月丙申,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刘晟(南汉),刘晟,初封勤王,后改封晋王。大有十五年(942年),其父刘龑去世,其兄刘玢即位。刘玢即位后,多行荒淫暴虐之事,大家都憎恶他。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便与弟弟越王刘弘昌等人共同弑杀刘玢,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应乾 赵光义(北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弟,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后,封弟赵光义为晋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