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人生百味】有奖征文活动
![]() 六十年代的郴州是什么样子?或许每一个在郴州工作、生活、学习过的人心中都有一幅独有的图画。一张照片或者一首歌曲,或是一角建筑;一段经历、一缕相思、一份眷恋;或是一个片段、一次变迁,都是值得我们去珍藏,去回味。 五十年前,一群朝气蓬勃、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郴州地区卫生学校,开始了三年的同窗生活。1965年7月,我从耒阳一中C85班毕业后,我考入了郴州卫校。记得9月入学的那天我携带着简单的行囊,独自一人从白石渡坐火车来到郴州。下火车后,随着学校派来接入学新生同学走进了校园。途径飞机坪(如今的东风广场),是郴州市民的活动中心。每次上街这是必经之路。解放前,这里曾是国民党军用机场,1967年建造成田径运动场,1984年,这座体育场被正式命名为“东风广场”。 多少人的年少时光在这里的广播喇叭中度过,东风广场见证了几代郴州人的青春记忆。 ![]() 来郴州之前,就听说了一首流传郴城甚久的顺口溜:“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很多人的解读是“郴州交通闭塞、疟疾横行、贫困落后”。其实恰恰相反,这句话描述的是郴州骡马古道的繁茂场景。“船到郴州止”是指郴州是湘江南下的客货船的水转陆枢纽,船只到郴州后没有水路可行,只能在郴州改为骡马运输。“马到郴州死”是指马被卖到郴州后,要日夜驮运货物,因此马的寿命很短,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就会被活活累死。郴州南关上有处地名叫五马坟,就是在那里一次埋葬了五匹马而得名的。“人到郴州‘打摆子’”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南蛮之地疟疾横行;一说是指众多船工、挑夫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钱不多;一说是郴州人生活悠闲,生活节奏慢,打摆子在郴州话里是没事干瞎逛的意思。也可以说是生意人没赚到钱还亏了本,叫做“打摆子”。郴州还有民谣唱道:“郴州豆腐宜章酒,良田糍粑家家有。冬挑盐担夏挑米,就得空空两只手”。倘若我们利用现代视角,审视郴州古代历史,完全可以从中得出另有一番滋味的解读:郴城是一个舿舟载来的城邑,凭借着“北船南马”水陆交通中心而兴盛,极盛时,船只过千,骡马上万,四方宾客云集。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干线的驿城及冲要。 ![]() 郴州卫校创办于1958年,是全国重点中专学校也是卫生部重点卫校。六十年代中期,我们这些幸运儿没有加入“知识青年下放”的行列,一张录取通知书让我们进入了郴州卫校。之前,郴州卫校办过大专班、医士一、二、三、四班和护士班,我们进校后,招生三个医士班(医士七、八、九班)和一个中医班(中医一班)。我本来对西医感兴趣,结果分到了中医班,没办法只有服从分配。我们这个班共有51名学生,女同学就有28人。我们这些学生都是来自郴州各县市的(郴州市、耒阳、宜章、安仁、永兴、资兴、桂阳、嘉禾、临武、汝城、桂东)以及部分矿山(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煤矿、汝城小垣钨矿、东波磺矿、地质探矿队)子弟。其中,耒阳籍的学生占了10人。 ![]() 记得那时学校校长陈风是个女的,她要求每个学生的相貌都要长得好看,大概是以貌取人吧。那个时代判别漂亮与否的标志,就是女孩的辫子。拥有一条乌黑亮丽的大长辫子,就是美丽的象征。在学校女同学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这种发型,扎着两只小辫子。就是那种把头发分成三束交叉扎起来像麻花样的辫子,是永远都不过时的发型,给人一种无比清纯、大方、秀气的感觉。尽管很朴素,但是她们总觉得自己既年轻,又漂亮。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们班最漂亮的一位女同学,那年代,同学们的着装都很朴素,也没有什么高档服装,她穿着一件绿色花格外衣,白晳的皮肤,搭配上两条可爱的麻花辫子,犹如出水芙蓉,大气秀美,十分的可爱迷人。可惜红颜多薄命,毕业前夕,她因患病不癒,撒手人寰,一季一寂思年华,繁花落尽惹尘埃。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岁。扎辫子的年代已渐行渐远了,但“麻花辫”的影子在心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 走进卫校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占地面积约150亩。校门前是一个没有铺水泥的大操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学校四周都有山,左侧是万花冲农场,学校后面有条小路通往五里堆少管所和郴州地质学校。在学校除了学习,还喜欢逛书店,但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像我1米58的个头,也只能是打前锋了。在卫校三年的时光,大家结下了同学缘。我们将青春驻扎在卫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像那些花儿一样曾在这里尽情绽放。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人生最难忘的一段岁月。作为学校,青春在这里永驻,多少学子在校园留下了他们学习生活的青春倩影,而卫校作为白衣天使的摇篮,也承载着多少医学者渴望成功,走向社会的光荣梦想。三年学习时间眨眼就过,而后,大家分到不同地区(县)实习半年,1968年12月22日毕业,我们又带着对理想的追求和事业的憧憬各奔西东,走入了社会。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五十年过去,期间大家忙小家,忙事业,少了联系,而那份无法割舍的同学情,始终都牵挂在彼此的心中。盼重逢,望相聚……。2017年5月13日,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同学欢聚一堂;别后多年的重逢,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慨,满满写在了一张张的笑脸上!虽然如今学校旧址,已变成了郴州医专附属医院,昔日的教学楼、课室已不存在了,但这丝毫冲淡不了同学心中的那份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