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书生 《长安十二时辰》,近日很火很火。 书生看历史剧大多是快进的方式看,5分钟一集,完整的看下来的历史剧很少,《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经典历史剧完整的看过,而《长安十二时辰》,书生也是完整的在看。 每个人看历史剧的目的是不同的,书生没有打发时间这个目的。 早些年,书生看历史剧会去寻找剧中的人物原型、历史事件等,近些年对历史服饰、所呈现的文化、细节等很关注。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服饰,自不必多言了,没有虚夸的华丽,有的只是古代服饰的质朴以及粗布的美,等等。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有一个与其他历史剧不太一样的镜头,它是诸多镜头中的一个,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但书生却认为那个镜头是对历史的尊重,是高度还原历史之作。 哪个镜头呢? 旅贲军黄山骑马飞驰去打探消息时,地面飞扬的尘土。 那一幕,不像是在城市,而像在野外安营扎寨的情形。 可事实是,他们的确是在城市,还是大唐都城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更新到了16集,剧中长安城大部分地方是土路,就像小时候经常看到的土路一样,下雨泥泞,晴天扬尘。 看到这个镜头,有朋友会疑惑,甚至会认为这部剧拍的这个地方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 其实不是,它不仅不是不足,而是真正的还原历史。 在古代,不管是哪个城市,都是如此,路都是土路,没有水泥路、柏油路、地砖路等等,我们以前看到的多数历史剧里的地砖路等都是假的,与正史相违背,男女主人公脚上的鞋一尘不染更是扯淡。 话又说回来,有些剧组也是无奈,给小鲜肉走土路,扬尘一起满脸灰,他们怎么耍帅卖靓呢,总不能走路都替身吧。 不过扬尘对某些小鲜肉也有好处,只会用123456789代替台词的小鲜肉不会穿帮。 可人家哪在乎穿不穿帮啊,人家在乎美,在乎帅,哭戏眼圈都不红,谁也没谴责过他们不是,都是给惯得。 好,咱继续说土路。 因为城市是土路,皇帝出行就很不方便了,皇帝的阵仗太大,那阵仗足够让扬尘遮天蔽日了。 遮天蔽日也没关系,还能挡住刺客的视线,可皇帝的威严也没了,臣子们的御前之礼也就没了。 所以,为了威严,皇帝出行,地方或宫里的相关部门要做“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这项工作。 正因此,也出现了一个技术工种,泼街工。 这个工种持续的年头还真不少,从有“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开始到民国,他们都存在。 别小看了这个工作,古代城市的干净,归功于他们。 不信?你可到郊区找土路去泼一下试试,不泼成泥泞的路,那真就不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你了。 泼街工的水平到了何种程度呢?就拿清朝来说,北京城“黄土垫道、净水泼街”的工作都是由内务府派工完成的,必须做到土不扬尘的程度,以保证扈从接驾的勋戚藩靴帽袍褂上几乎没有灰尘,以免失了御前之仪。 看看吧,简单点说,穿一双布鞋在泼好的街道上走一趟,几乎不沾土。 这干净程度还真不一般,就现在我们城市里的柏油路也不过如此,甚至有些卫生条件不好的城市,黑皮鞋一天下来还真有一层灰。 黄土垫道,谈不上技术活了,只要把坑坑洼洼的土路垫平整就好了,以免颠着皇帝的车架,毕竟那会的车底盘和减震没有现代的轿车好。 曾有朋友跟书生说,“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纯粹的折腾人。 的确,为了皇帝的威严和臣子们的御前之仪而去“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有些折腾,但我们还要考虑城市里的普通人,皇帝出行而产生的扬尘对百姓也是不好的,所以“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有敬意,更有皇帝对百姓的爱戴,以免自己出行百姓跟着遭殃。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城的土路,还原了历史,仅就这一点,这部剧就是靠谱的,值得一看。 当然,书生不是给这部剧做推广,这部剧也需要太多推广,良心的制作,靠的是口碑,就像靠能力的人不靠颜值一样,想低调都难,实力不允许啊。 除去城市的路是土路之外,民房是土建造的,小商贩们抖垫在商品下的毯子会尘土飞扬等也都是这部剧所体现出的真实的古代,别说古代,就算是现代也是一样,赶大集的时候,相信大家看到过商贩们的毯子上的土很多。 精彩还在继续,书生也还会陆续上传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内容,下回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