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藻”该如何判断与预防?

 Yasin_Gao 2019-07-10

“倒藻”是指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变清、变浊,有黄浊、白浊、粉绿色的混浊之分,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发生“倒藻”时,第一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第二大量的死藻分解,会加大耗氧外,还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第三水生的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反过来会抑制藻类的生长。“倒藻”的表现大量的死藻、浮膜飘浮在水面,水色变成“黑色或黄浊色、白浊色”,没有藻类的颜色。

图1

图2

图1、图2都能分别能反应“倒藻”的问题,图1是螃蟹塘倒藻,图2是高位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倒藻,在池塘的边上会浮着一层浮膜,藻类的不同,“倒藻”后的颜色有所不同。

发生“倒藻”的原因

在扩培时管理不当,没能及时添加营养基或给的条件不够,藻类不能繁殖,或藻类繁殖的量较大,没能及时得到管理,也就是没添加营养基或者没及时分扩也会出现“倒藻”。在扩培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周围有污染的环境,有其他小虫或者灰尘进入到扩培桶里,这时就会滋生原生动物或轮虫,原生动物或轮虫滋生后也会“倒藻”,藻变成白色。

在外塘的池塘管理过程中,“倒藻”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子的改变,比如温度、光照、台风、暴雨;营养条件,水体的营养盐过低或者营养过剩;有益藻或有害藻快速生长达到高峰期也会迅速“倒藻”;有机营养过剩,分解有机营养的菌群过低人为的造成的“倒藻”,管理不当,滥用杀藻产品。

“倒藻”的危害

第一是缺氧、死藻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尤其水体底层的溶解氧不仅能直接导致养殖动物缺氧,还会进一步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中毒。养殖品种急性中毒,“倒藻”藻不能产生氧,同时本身又耗氧,快速降低池塘的溶解氧。

第二有害藻“倒藻”,迅速释放藻毒素,养殖品种会中毒,轻者出现轻微的症状,重者会死亡。

第三有益藻“倒藻”,溶解氧快速降低为0mg/L,鱼浮头,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第四生态系统全面破坏,恢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有难度,需要20~30天。

第五养殖品种轻者生长受到限制,重者死亡或全部死亡。

很多水体中“倒藻”后,没有及时解决缺氧的问题,甚至没有及时补充有益藻,快速就会转成有害藻,尤其裸甲藻、蓝藻、裸藻都会大量出现。

图3

图3是藻与溶解氧的曲线图,可以通过溶解氧判断,溶解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都会有一个最高点和最低点。通常是凌晨4-5时的溶解氧在最低点容易翻塘,缺氧,导致鱼类死亡。在日落前下午15-16时溶解氧会达到最高点,溶解氧高到8~12mg/L,说明藻类的繁殖非常旺盛,当溶解氧在12mg/L以上要注意防止 “倒藻”。

每天要检测池塘的溶解氧和pH值,当pH值和溶解氧逐渐升高,对比每天的同一时间(如每天下午15-16时是溶解氧最高点)的指标。当溶解氧逐渐升高至12mg/L 以上,要注意整个养殖水体的“倒藻”预防,当pH值在8.8以上也要注意繁殖倒藻。

当溶解氧和pH值很高时,就需要降溶解氧和pH值。由于藻大量繁殖,达高峰点时,是有很多藻处于静止生长的状态,这时就要及时分解或及时补充营养,而不能让藻在高峰期没有营养,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藻类没有营养就会大量的死亡。或者藻多时也可以加入一些菌,用菌去分解死亡藻类,将死亡藻类变成生物的营养,给藻增加营养。任何一个水体都要持续不断的管理,并不是培养一塘好水后就一劳永逸的,实际水是每时每刻都是有变化的,池塘指标有问题导致池塘整个水质都会出现问题。

预防“倒藻”的判定标准:下午最高时的溶解氧在12mg/L 以上,pH值在8.8以上,绿藻的透明度在20cm,硅藻的透明度在30-40cm,这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倒藻”。所测定的指标通常是指表层水下面的30-40cm,而不是最底层或最表层的水,根据这些指标测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和预防“倒藻”。

如何预防“倒藻”?

  • 藻的管理,藻的种类和数量的管理,每种藻类适应的环境不同,生物量的大小与“倒藻”也有很大的关系。

  • 数据的管理,当pH值在7.5-8.8,溶解氧在5-12mg/L,透明度30-50cm,晒水法观测藻的活性,气泡的大小,显微镜下观测藻的活性、种类和数量。

  • 人为投物品的管理,避免大量使用杀菌的药物,包括底质和水质的改良产品,正确使用生物制剂“藻和菌”。

  • 提前预防暴雨、台风以及环境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及时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准备工作。在不良天气到来之前要提前维护水和藻种的补充和营养的补充,重要的是在暴雨天、阴雨天要注意补充硅藻。

案例分析

一位养殖朋友的大量出现蓝藻,是由于之前“倒藻”,现在转成蓝藻,而另一个池塘也一样,溶解氧大于14mg/L,藻相明显,浓度较大,但是这个养殖户朋友就认为这个水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在后期造成了“倒藻”,死了大量的鱼类。

图4

图4是“倒藻”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发生“倒藻”首先要解决“缺氧急救”,立刻使用增氧措施,增氧机、增氧药,包括化学和物理的方法,第二减少耗氧因子,分解死亡藻类和有机质,但不能下菌,因为菌耗氧。如果下菌就要下不耗氧的菌或是一些化学能立刻增氧而解决死亡藻类的的产品。第三补充外源的有益藻,丰富含氧量较高的水体。第四停止投喂第五下入藻种和根据指标下藻种所需要的营养,晴天下小球藻,阴雨天下入硅藻。第六禁止各种刺激性的药物,消毒可以采用食盐。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特别注意稳定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要靠维护,防止“倒藻”只是一方面,实际上如果池塘的生态系统稳定就不会出现“倒藻”问题,要每天早晨、下午各测一次水质指标,根据指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及时补肥、补菌、补藻种。放养比例要适合,放养密度满足水体自净的能力。避免杀藻的产品使用,比如一些化学产品或化学底改产品.只有将水体维护好,才能使池塘稳定,不产生“倒藻”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