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芪,黄芪,你见过吗?皆为补气要药,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

 太极本草888 2019-07-10

红芪

来源产地

《中国药典》

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秋季挖根,堆起发热,以使糖化,然后去掉茎基须根,晒至柔软,手搓再晒,直至全干。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I

9〜30g

归经

归肺、脾经

别名

岩黄芪、黑芪

黄芪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肤粗,新者,亦甘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用,消痈肿,世方多用,道家不须。

《中药大辞典》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黄芪 (《本经》)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睥、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应用】

1. 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

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则能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证。如兼中气下陷,则能导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气虚不能摄血,则能引起便血、崩漏。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故可用于上述诸证,须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作相应的配伍。如与人参同用,能增强补气功效,可治病后气虚体弱;配白术能补气健脾,可治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配当归能补气生血可治气虚血亏;配附子能补气助阳,可治气虚阳衰,畏寒多汗;与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能补气升阳,可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补中益气汤;与人参、龙眼肉、枣仁等同用,又可用治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如归脾汤。

2. 用于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

本品能益卫气,故有固表止汗功效。如配伍牡蛎、小麦麻黄根,可止自汗,即牡蛎散。本品也可用治阴虚引起的盗汗,但须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3. 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本品补气而有良好的托毒生肌功效。常与当归、穿山甲、皂角剌同用,如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与当归、人参、肉桂等配伍同用,可以生肌敛疮,如十全大补汤。

4. 用于浮肿尿少。

本品有补气利尿退肿功效,故适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证。多配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此外,还可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如配伍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治肢体麻木;配伍羌活,防风、当归、片姜黄等,可治肩臂风湿痹痛,如蠲痹汤;以本品为主药,再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即补阳还五汤,可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至于消渴证,多与生地、麦冬、天 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可起到益气生津的功效。

【用量用法】

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