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到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以这样的口吻 “去学校要懂事啊,听老师的话” “不乖就不是好孩子。” “听话,爸爸妈妈就…” 这些话听到耳里,明知说的不是自己,但却会不自主的泛起心酸。 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是大人们口中的“乖孩子”,从不惹是生非,对人礼貌,遵守纪律,尊敬师长,是无数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但是自己长大以后学习了心理学,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才明白成为“乖孩子”实在是一个孩子最大的不幸。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没有界限感,向往着好吃的,好玩的。 当大人们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的时候,往往就以“乖、听话”为名义进行了一场道德绑架 ——你这么做就是不乖哦 ——要听话,爸爸妈妈才爱你 …… 长此以往,懵懵懂懂的孩子心里面知道了,只有我“乖”才会让大人高兴,自己才能得到爱,于是连“压抑”这个词语都不认识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真实需求压抑到心里最深处,努力把自己“乖”的一面展现出来,让大家喜欢自己。“乖孩子”变成一副沉重的面具戴在脸上,伴随着整个成长,唯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是怎样的痛苦。 这样的孩子,不会调皮捣蛋,却常常受到调皮捣蛋同学的欺负。 这样的孩子,不会拒绝,吃亏委屈都不敢表达出来,往往成为一名没有底线的 “烂好人”。 这样的孩子,不会关心自己的内心痛苦,总关心别人的情绪,害怕别人生气,害怕别人痛苦,害怕得罪别人。 这样的孩子,不会表达,不会分享,秘密总是藏在心里,因为没有可靠的亲密关系来进行倾诉。 这样的孩子,不会自立,没有主见,因为他总以别人的看法来主导自己的生活。 因此,小时候的乖孩子,往往长大后都成为了“怪孩子”,小时候越乖,长大后在心理上问题越大。 有一部分永远长不大,独立能力差,思考没主见,做事唯唯诺诺,永远难成一番事业,甚至成为“妈宝男”“妈宝女”,一辈子离不开庇护,难以自立,即便走向婚姻,夫妻关系往往也非常畸形。 还有一部分乖孩子,最后可能会走上完全不乖的道路。因为压抑的越久,爆发的力度越强。 有些人小时候吃不饱饭,长大后明明吃得很饱,还会往肚子里塞食物。 有些人小时候家里太穷,富裕后还是非常害怕每一分钱从自己口袋流走。 还有人小时候性压抑久了,长大后只有SM才能释放自己的性需求。 压抑的乖孩子也是如此,我见过有长期名列前茅的乖学生,考进了名牌大学或重点高中,成为榜样式人物,但某一天突然“变坏”了:拒绝上学,抗拒作业,逃课上网、中途辍学,突然的叛逆让老师父母措手不及。 我还见过文静的乖乖女,突然纹了大片纹身,醉卧酒吧、夜不归宿,让父母急的焦头烂额。 其实,这是他们戴倦了“听话”的面具,维持累了“乖孩子”的人设,因此挣扎、反抗、报复,最终造成物极必反的结局,但在大人们眼中却十分费解,乖孩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不听话了呢? 事至如今,还是有很多父母与老师,从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却总在焦虑孩子听不听话,学习成绩好不好,孩子的未来有没有出息,进而表现出的都是咄咄逼人的控制欲,紧张的氛围,往往造成亲密关系的破裂,信任的缺失。 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安全感,渴望得到亲密关系。同样的,一个孩子越是在充满爱与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心理越是成熟,人格越是健全。 而那些心中有“我不乖,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的念头的小孩,这份不安全感,可能会伴随终生。 若是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我宁要熊孩子,也不要乖孩子。我希望他能理直气壮的表达自己的生气或者不满,而不是憋在肚子里难受委屈,却装成一副乖宝宝的模样;我希望他能毫不顾忌的表达自己想吃的,想玩的,而不是眼巴巴的看着,却不敢出声。 我亲爱的小孩,你可以是生气的小孩,调皮的小孩,贪玩的小孩,偷懒的小孩,熊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你能做一个真实的小孩,而不是一个忽视自己去讨好别人的乖小孩。 |
|
来自: 昵称54484038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