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一群“狐朋狗友”,最后怎么一个个都成了治国之才?尤其是他,韩信受尽屈辱,还是有所成就,为什么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西汉功臣第一的萧何,也不过是沛县的一个小吏。他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初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治国才能,平日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很有研究,并好结交朋友;与刘邦是贫贱之交。 功臣第二的曹参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战功。萧何死后,曹参出任相国,推行无为而治,成就“萧规曹随”的一段佳话。 刘邦时期的太尉卢绾,西汉时期异姓诸侯王之一,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樊哙是西汉的开国武将,是一位生猛的大将军,早年的时候只是沛县的一个卖狗肉的小老板,其实是一个大智若拙,临机敢断的“粗人”。 后来担任过丞相和太尉的周勃,原来是个在丧事之中吹曲子的,闲暇时间也编织席子来补贴家用。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大将灌婴原来是个贩卖布匹的。 著名谋士,后来担任丞相的陈平,家境贫寒,后来娶了个富裕的寡妇日子才好起来。 就连战功赫赫的韩信,原来也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一度连吃的都没有。韩信是少有的军事奇才, 也是刘邦集团里唯一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可是,就这一群布衣将相,后来追随刘邦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这群“狐朋狗友”虽出身贫寒,却极不简单,他们各有优长,后来都成了治国大才,随便拉出来一个不是王侯,就是将相,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什么刘邦的朋友都成了治国大才,而项羽的朋友有的选择背叛,有的牺牲,这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吧?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