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的轻重格式与轻声.doc

 蛙妈 2019-07-10

第六节 词的轻重格式与轻声

一、词的轻重格式

人们在组字成句的时候,并不是如“一线穿珠”那样将每个字音段并列连接,而是根据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意图划分出不同的音段,分别赋以不同的轻重、长短、停连等韵律特征。具体到词汇,则主要是以重音为手段,在词语内部形成一定的轻重格式。

词中的重音并不取决于音强,而是以增加音长、凸显声调为主要方式。其格式主要取决于内部的重音对比,是一种通过内部比较而凸显的相对重音,并非象英语那样是绝对重音。按照词汇内部音节的轻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作三个等级:重音、中音、轻音。重音发音时间最长,调型凸现最明显,在听觉上最为清晰。轻音在音声表现上基本上等同于轻声,没有自主调值,发音短而低。介于重音与轻音之间的是中音。

双音节词一般有三种格式:

1.重轻格:重轻格我们一般叫做“轻声词”。例如:

窗户 口袋 看头 叔叔 想想 动静

2.重中格:重中格中第二个音节近似轻声,但我们还能够听出其中的调型,其声韵母也没有产生音变。例如:

农民 军人 责任 支持 家具 解释

3.中重格:中重格又叫“标准格”或“音步格”,它是体现汉语音步的韵律词的正常格式,中音与重音的区别主要在于音长。例如:

播音 主持 生产 新闻 庄重 开会

三音节词语一般有两种格式:

1.中中重:中中重格式相当于在中重格式中嵌进一个稍弱的中音,即“中1中2重”里“中2”在音长和音强上稍弱于“中1”,从而构成一个“超音步

招待所 工农兵 晚自习 火车站 老百姓

2.中重轻:中重轻格式是在“重轻格式”前加上一个中音构成的。例如:

小姑娘 看清楚 没关系 软骨头 做事情

四音节词:口语中常用的四音节词一般认为是由两个音步构成的,其格式是“重1中弱中重2”或更加口语化的“重1轻+中重2”,但作为一个词,只能有一个主重音,故应用标准音步规则,将“重1”弱化一些或变为中音,成为“重弱中弱中2重主”或“中1轻中2重”,但“中1”仍较“中2

重中中重:唇齿相依 屡见不鲜 道貌岸然 痛改前非

重轻中重:蹦蹦跳跳 慌里慌张 黑古隆冬 乱七八糟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四音节词更具书面语色彩,人们“说字音”的结果,使其音步结构分成“中重+中重”的格式。前一个重音在力度上稍弱一些。例如:

堂堂正正 二氧化碳 播音专业 象形文字

多音节专有名词一般将其分成数个二音节词或“二音节词+三音节词”的格式来处理。比如:

人民代表大会:中重+重轻+中重

文科综合楼:中重+中中重

无论是四音节的书面语词还是多音节的专有名词,作为一个独立音段只能有一个主重音,一般把最后一个字作为承载主重音的字,其余重音在力度上稍弱一些,这样语言表达就会显得更清晰和自然。

二、语调轻声与结构轻声

在句子或词中的某些字,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其原有调值,变得又轻又短,同时还伴随有音高和音值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轻声。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轻声,一种是属于句子层面的,叫“语调轻声”,即在单念时有声调,但在句子中却因为语用原因弱读成为轻声。例如:

① ——你找小张?·他在办公室。(“他”在句中弱读成为轻声。)

② ——他·是播音专业的学生。 (在正常的叙述句中,“是”弱读成为轻声。)

语调轻声都有相应的语调重音与之对立,体现出和语调轻声不同的表达意图。例如:

③ ——他·是播音专业的学生 (“是”弱读,表示“他”具有“播音专业的学生”的身份。)

④ ——他是播音专业的学生。 (“是”重读,表示对“他不是播音专业学生”这一说法的否定。)

经常在句中读做语调轻声的大致有以下三类词:

1.判断动词“是”。例如:

⑤ ——他·是昨天来报到的。(正常叙述语气。)

2.人称代词。例如:

⑥ ——听说老师昨天送·你一本书?(“你”作为句子的询问对象已经明确。)

⑦ ——明天系里请·他来做报告。 (“他”作为“请”的对象,交谈者已经确知。)

3.一部分单音节副词(就、正、都、可、还、没、也……等)。例如:

⑧ ——叫我去,我·就去。

⑨ ——我·可比不了你。

⑩ ——没看见我·正忙着吗?

语调轻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调值,只是与单念时相比,音长和音强都明显弱化了,音高也不受前面音节调值的影响。这一点与结构轻声不同。

结构轻声属于词汇层面的轻声,也就是单念时仍然没有自主的调值,音高受前面音节影响的轻声,我们平时所说的“轻声词”就属于结构轻声。结构轻声没有结构重音与之形成对立。少数的轻声词有对立的非轻声状态,比如:“地·道”和“地道”,涉及的是词汇意义的改变;还有一些轻声词,比如“学·生”和“学生”,轻声状态和非轻声状态可以自由变读,既没有词汇意义的变化,也与语用意义无关,是一种词汇形式的冗余状态,需要加以规范。

属于结构轻声的词主要有以下六类:

1.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联绵字的第二个字。例如:

萝·卜 葫·芦 玻·璃 糊·涂 唠·叨 哆·嗦

有些连绵词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