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谈秘史的主页

 果果w65k9gp8te 2019-07-10
在父兄皆亡的情况下,孙权18岁临危受命,执掌江东。他不但把父兄打下的基业守住了,还先后败曹操、败刘备,拓展江东疆域,在群英荟萃的三国时代,三分天下占据其一。这份功绩,不能说不大。孙权这个人,不能说不英雄。连曹操都夸他,生子当如孙仲谋。但一代雄主孙权,自有一套驾驭臣下的帝王术。靠着这套本事,他先后使用了周瑜、吕蒙、陆逊这样的东吴名将、当时豪杰,一边驱使他们建功立业,同时将他们牢牢地握在手心里。孙权不允许失控。但到了晚年,孙权遇到了大麻烦。为了子孙基业,孙权必须打压陆逊。什么麻烦呢?是许多英明皇帝在晚年都会碰到的棘手问题——储君问题。这个问题,唐太宗李世民碰到过,明太祖朱元璋碰到过,清朝的康熙皇帝也碰到过。他们都没解决好。孙权,也没解决好。孙权一生,共有七个儿子。一开始,孙权的储君问题解决得很顺利——他早早地册立自己喜欢的长子孙登为太子。悉心培养孙登,只等着自己寿终正寝,孙登继位。这个美梦,朱元璋也做过。和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死在朱元璋之前一样,孙权的长子孙登也死在孙权之前。那一年,孙权正好60岁。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仅仅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更重要的是,这打乱了孙权的储君计划。经历过短暂的悲伤之后,孙权不得不振作起来。在次子孙虑也已夭折的情况下,孙权册立了第三子孙和为新太子。但是,孙和的地位,完全没法和当年的孙登相比。孙登做太子,可谓百官顺服。但孙和做太子,就有大臣不太同意。这些不太同意的大臣,慢慢聚集到了野心勃勃的孙霸身边。孙霸,是孙权的第四子。说来也是奇怪,一个儿子叫孙和,一个儿子叫孙霸。这哥儿俩,一个要和,一个要霸,天生就不是一路人。于是,在一众拥趸的支持下,孙霸开始抢夺孙和的太子之位。但太子孙和,也不是没人支持啊。他的支持者,也很多。其中,就包括陆逊。二子相争,局势愈演愈烈。大臣们纷纷选择站队,东吴朝臣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集团,最终演化成了党争。孙权不是糊涂蛋,他是一代雄主,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杀伐决断,废掉了孙和,杀死了孙霸。一个都不留。陆逊本来就功勋卓著,时时受到孙权的防备,如今又介入党争,触了孙权的逆鳞。你想想,他会有好下场吗?而孙权,也谈不上开心。关于册立储君,他只剩下三个儿子可供选择了。最终,他选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幼子孙亮。252年,孙权驾崩,年仅9岁的孙亮登基。对一个王朝来说,皇帝年幼,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孙权虽然替孙亮除掉了陆逊,可东吴还有其他的大臣呢。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这些无法和陆逊比肩的大臣,却在孙亮时期变成了权臣。然后,他们废掉了孙亮。扶上了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孙休死后,他们又以孙休的儿子年幼为借口,把当年的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扶上了帝位。280年,孙皓投降了司马氏的西晋,东吴灭亡。千算万算,孙权还是没能算准后事。他除掉了一个陆逊,却有无数个陆逊等着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