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计到2030年,机器人将夺走2000万个工作岗位

 铁血老枪 2019-07-10

机器人正在接管数以百万计的工业工作岗位,现在服务行业也在增加,这一趋势有助于整体经济,但可能加剧不平等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机器人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取代约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这将延续社会不平等加剧的趋势,同时提振整体经济产出。

这一预测突显出,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动化和机器人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正在不成比例地扼杀低技能工作,加剧社会和经济压力。

总部位于英国的私营研究和咨询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进行的这项研究称,机器人崛起带来的就业岗位流失不会均匀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或各国内部。

研究指出,得益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方面的进步,机器人已经占据了数百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目前服务领域也在增加。

研究得出结论,即使在同一国家,低技能地区的失业人数也将是高技能地区的两倍。

这项研究发表之际,人们正就自动驾驶汽车和卡车、机器人食品制备、自动化工厂和仓库运营等技术的兴起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展开激烈辩论。

许多分析人士指出,自动化创造的就业岗位通常多于它所摧毁的就业岗位,但近年来,这一趋势造成了技能差距,许多工人因此失业。

根据最新研究,当前的“机器人化”浪潮很可能最终会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与它所摧毁的就业岗位大致相当。

在预测的高端,研究人员认为,到2030年,更高的生产率将为全球经济带来5万亿美元的“机器人红利”。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发现,重复性工作受到的影响最大,仓库等工作的风险迫在眉睫。”

“未来几十年,人们很可能从事结构不那么严密、需要同情心、创造力或社交智能的工作。”

该公司补充称,“机器人将在零售、医疗、酒店、交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研究称,影响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作者写道:“自动化将继续推动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地区分化,随着自动化扩展到服务业,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但他们警告称,政策制定者不要采取行动放缓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他们写道:“相反,重点应该是利用机器人红利,帮助脆弱地区的人们为未来的重大动荡做好准备。”“为自动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做好准备并做出反应,将是未来十年的决定性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