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敬畏的印度种姓与等级制度

 海阔天空7815 2019-07-10

(图片为德里印度门 India Gate)

序言

今年三月初,因公出差去印度,经过十天的工作和生活,对印度的印象仍然难以用文字来描述。以下所写的文字,不带任何成见,只是就我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些差异化的东西记录下来。本篇我们就聊一聊印度的种姓与等级制度。

(3)印度种姓与等级制度

当地的种姓等级制度渗入到了整个民族的骨髓,深入到了经济政治生活方方面面。之前网上看到过介绍,印度人分为四个种姓: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拥有征收各种税负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无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阶层。第四等级首罗大多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从事更为低贱的职业。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从事最为低贱的职业,生活悲惨。目前,印度有“贱民”大约1.6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2%。(本段信息来源于网络)

这种阶层观念,在企业内部当然也是有体现的。有中国同事对我说,不要同当地员工说太多话。但我是带着任务去的,所以很多时间我是在跟当地同事沟通问题。大学时学过欧美文化,文化冲突culture cross有时产生的后果还会比较严重。所以,在对当地文化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我生怕冒犯了他们,说话做事始终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心怀敬畏

起初,我找到相关负责人表明来意,本想我以为会向国内认识新同事那样show around,但是他一再表示让我坐着,他把外面的同事一位位叫过来介绍给我。正谈论着,有一位员工端着托盘进来,在给负责人递了一杯茶后,他示意我是否需要,我表示喜欢并且道谢。

每天上午和下午固定时间,这位员工便会端着托盘,走到每一位员工的位置上放一杯茶。就我在工厂的那两天,上午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玛莎拉茶(masala tea),下午是某种奶茶。我自带了水杯,有几次去茶水间倒水,都被这位员工示意,让我把杯子放在桌上他会帮我加水。我顿时倍感温暖,后来明白了,这就是他的工作,跟互帮互助完全是两个概念。他很本分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不会与其他同事有过多的交流(几乎没有交流)。

印度人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在喝茶上,无论什么阶层,无论穷人富人,且不管有多忙。工作时固定的两杯茶的习惯,也被中国员工调侃为当地人喜欢享受、玩乐的表现之一。

这位员工煮好送好茶水后,会到食堂里做事。食堂的工作,其实是仅仅给几位中国员工做午餐。当地员工通常没有在外面吃午饭的习惯,如果离家近,一定会回家吃;如果离家远的,也必定会自带饭。BTW,员工吃饭是分批的。中国员工是第一批十二点多,然后本地员工普遍吃的很晚,从一点到两点多。有一次我要找一名本地员工,我午饭前跟他约好,after lunch来找他。结果快三点了去找他还没找到,其他同事说他go to lunch。

食堂午餐后有酸奶吃。有一次我拿到酸奶后却找不到勺子了。然后听他们讲,酸奶数量与勺子的数量永远都不一致。之前就听说当地人干活不仔细,这算是一个例证吧。

这位茶水间员工,我推测应该是与中国同事宿舍的保姆一样,同属比较低的层次。你只看到他在干活,几乎听不到他说话,永远是面无表情甚至有些木讷的。

当地人的等级,不仅仅是从表情、衣着上能够看出来,与职位也是密切相关的。职位越高,通常所属阶层越高一些。这很容易理解,阶层高,受教育的机会越多,更容易找到职位高一些的工作,英语讲的也会好一些。

(花丛中的泰姬陵Taj Mahal

我们在当地有两个工厂。在另一个工厂,一位负责生产的中国同事带我show around。当我们到了其中一层办公室,一进去我就感觉到有一个人的目光一直跟随着我们。

后来,这个人终于走到我们面前,我赶忙向他作了自我介绍。他也非常热情地介绍他是某个部门的主管,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然后带我到各个办公室走了一遍,bla bla bla介绍,这是谁谁办公室,哦他不在可能去吃午饭了,等下他回来你就可以见到他了……后来到了他自己的位置旁,他指着桌上的电脑热情地向我介绍:This is my computer, and that is my laptop……然后我就顺着他说:Wow, you have got two computers. That’s great! 然后我就看到他那乐得满眼放光的脸!

所以,在这边待一段时间后,都能够大致判断一个人处于什么阶层。

后来我也思考,事实上在国内,也是存在着无形的阶层的。只是我们经过的土地革命比较彻底,地主阶级被彻底推翻,人民翻身做主人,而改革开放也就不过三十年的历史,贫富差距也就是近几年才逐渐显现出来。这可以说是“阶层”,但另一个词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圈子。曾热播的《欢乐颂》就是对阶层或者圈子刻画的比较深入。

至少我们没有在精神方面受到阶层的压迫。这是我思考后得出的最后结论。

(下篇将介绍印度的交通、市容及治安状况,敬请期待)


(印度阿格拉红堡内 Red Fort)

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