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方三俊;黄丹丹 - JO

古人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寄情于景,抒发胸中滋味。 所写诗句,皆为序章。就让我们跟着前人的诗句,畅游石浦渔港古城。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林立,来到这里你会立刻被古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仿佛穿越了700年的时光。老城渔火远,一步一百年。 《石浦竹枝词》 陈秉元 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 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 
石浦渔港古城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依山临海,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被誉为“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海防重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江心寺耸立近700年,一直都是石浦渔港古城地标性建筑和景观。创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至于它为什么会叫江心寺,那是在建造寺院时,这里还是四面悬水的小岛,因而称之。 《长安路》 皇甫冉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 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 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渔港古城的第一条老街碗行街,因为清至民国时期,这里满街都是卖碗的店铺。这条街又是进入古城南门(东门)的主要街道,古人用拾级升降法开筑这段长147米、高35米、石阶82级、略呈S状的街道,它犹如从港上抛向古城的云梯。 《登观音台望城》 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古城中街上立着五道避火墙,每道避火墙的正高处镶嵌着红石板,上面依稀可见的雕刻着“固若金汤”、“山河并寿”等词语,透露出几分书卷味和些许老气横秋来。那红红的石板道,清淡雅致的门面,仿佛在诉说着明清、回忆着唐宋。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侍郎府是为了纪念明朝刑部侍郎俞士吉而修建的场馆。俞士吉是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星辰。期间,曾出使朝鲜、日本等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还曾与郑和同下西洋,建树斐然。 《医人》 苏拯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大皆春是石浦最早的一家上规模药房,创办于清后期,实行的是“股份制”。大皆春药房在历史上除了诊治常见病之外,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这便是“杀鹿制丸”。每当有此场景,药房便会敲锣打鼓,一路呦喝。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陈克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石浦老街两旁商铺林立,贩卖的都是石浦本地特产——海鲜干货以及手工制品。海鲜干活价格公道,味道鲜美。而手工制品则精美绝伦,制作优良。还可以开蚌取珠,游客现场制作珍珠手链。 《苏东坡随笔》 苏轼 有朋设宴庆云楼,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 
石浦老街不仅年代悠久,还美食聚集。食饼筒、车轮饼、特色烧饼、仙草冻、芝麻糖、、虾饼等象山当地特色小吃,带你开启味蕾享受之旅。台湾美食、私家网红小吃和甜品更是有颜又有味,拍照打卡皆相宜哦! 《风雨游小在浦》 戴表元 海坞秋风裹,无悰眼亦开。 潮卫乌屿长,雨过象山林。 畲父收牛种,渔丁拾庳胎。 乘桴吾岂敢,人说近蓬莱。 
雨落城墙,撑着伞,沿着古城的老街拾级而上,总有调皮的雨水莫入你的发梢。原木色的建筑,明清时代的雕刻花窗,散落在角落里的老字号、以及在街道两旁的商铺、温暖的灯光,都是古城的一部分。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夏夜凉,夜未央,石浦古城夜游正当时!近700年的渔文化,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历史的温情,却在古城留下了温暖的回忆。小巷阡陌,深深几许,总有一盏灯,是为你而亮的。总有一个人,会为你来的。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晚上走在瓮城墙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照亮了青石板路,也照亮了游子的回家之路。 古人将喜爱山水美景言于诗中 岂是你我能提炼的精华 而对于风光无限好的追求 谁又能说我们不是“铁粉”呢? 跟着诗词歌赋畅游 石浦渔港古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