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NAS重磅|服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物建议先做基因检测以实现精准用药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7-10

小拓讲基因

预知未来,才能改变未来,

从这里开始了解关于基因的一切。

据世卫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有焦虑或抑郁。表现为失眠、食欲降低、体重改变、精力憔悴、难以集中注意力,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

在精准医疗时代下,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与基因的变化有某些关联,近日研究者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会改变我们调节情绪的能力,这也就为焦虑和抑郁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某些人比普通人更容易焦虑的原因可能跟其基因与环境的互动方式。而有些患有焦虑或抑郁症的人对治疗响应效果更好。

在一项发表于PNAS的研究(Insula serotonin 2A receptor binding and gene expression contribute to serotonin transporter polymorphism anxious phenotype in primates)中,科学家们在狨猴中发现特定的大脑机制,可能解释5-羟色胺转运基因(调节情绪和压力反应的关键基因)是如何影响我们对所受威胁的响应方式。

此前来自剑桥大学的Andrea Santangelo博士在狨猴的研究中发现,携带该基因特定突变能够决定狨猴对模棱两可的刺激产生高威胁或低威胁的感受。对于个体来说,这叫“特质焦虑”

对人类来说,高特质焦虑会进一步发展为焦虑和情绪障碍,而5-羟色胺转运基因上发生的基因突变已经被证实与这些情绪障碍有越来越大的关联。

在剑桥大学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该基因的突变甚至也会影响特定药物对狨猴的效果。具体来说,携带与高焦虑倾向相关基因的个体在服用常用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SSRI)后,面对威胁时会立刻变得更加焦虑。这种所谓的“基因焦虑”在很多患者的早期治疗阶段非常常见,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病人对SSRI药物响应效果不理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5-羟色胺转运基因发生的突变是如何影响一种叫“2A型受体”的特定5-羟色胺受体在特定大脑区域的数量的。携带与高焦虑倾向相关基因的个体该类型受体数量更少,因此会影响5-羟色胺相关药物的作用。

5-羟色胺转运基因(SLC6A4)发生的基因突变让个体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更高,并且会改变药物治疗的效果。研究者近期发现的狨猴SLC6A4基因重复区域 (AC/C/G和CT/T/C) 的序列多态性与个体的特质焦虑差异、基因表达以及对抗抑郁药物反应的差异有关。这些多态性所产生的影响机制尚未明了,但5-羟色胺起作用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是5-羟色胺2A型受体(5HT2A)。

 

因此,研究者尝试将5HT2A的结合势能(BP)与RNA的基因表达情况联系起来,而实验是在16个在受到人类攻击威胁时对5HT2A拮抗剂有反应的SLC6A4基因分型的狨猴中进行。结果发现对于焦虑相关突变AC/C/G纯合的个体来说,5HT2A的结合势能和基因表达在右后脑岛区有所下降。

在通过药物对5HT2A拮抗后,同一批AC/C/G纯合的狨猴对人类攻击威胁产生了增强的焦虑相关、剂量依赖的反应。但对于CT/T/C的个体,则无效果。

基于非依赖于SLC6A4分型的体素分析发现,相邻的右前脑岛和脑岛proisocortex区(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的5HT2A结合势能与焦虑评分负相关。此外,在两个脑区5HT2A拮抗后,5HT2A结合势能都能很好地用于预测急性情绪反应大小和方向。

该项研究表明,SLC6A4重复区域的基因突变能通过影响与内感受及情绪出现相关的大脑区域的神经化学物质来影响焦虑类型,这对于调节威胁相关的情绪反应至关重要。

因为近期靶向5-羟色胺2A型受体的药物被应用于焦虑和情绪障碍的治疗,因此未来在使用这类型药物时,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了解个体的5-羟色胺转运基因的突变情况就很重要。

 

相关受体降低的大脑区域为脑岛皮质,该区域是整合感受信息的交汇点,汇集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认知信息形成感觉和自我意识,以帮助大脑做决定。

该项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BT)能够通过控制身体感觉帮助那些SSRI药物无效的患者。

每三个受焦虑和抑郁困扰的人中就有一个对抗抑郁类药物无反应,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来帮助这部分人群提高生活质量。该项研究表明我们体内DNA的差异能够帮助判断我们谁对这些药物有效,而谁又需要另寻他方。

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实现。


文章来源:医学中文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