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班牙游记【9】马德里-大教堂与大广场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19-07-10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


出了王宫,小于就带我们去参观对面那座大教堂,他说这就是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1561年时,西班牙的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然留在托莱多,新首都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座堂。1879年开始在马德里建造主教座堂,经过100多年断断续续的建造,于1993年完工。

还有个传说,波系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的第一个王后,奥尔良公主玛利亚·梅塞德斯只做了5个多月的王后,因染肺结核而香消玉殒,芳龄18岁,因为王后没有子嗣,不能葬在王室的墓地。她生前曾希望在王宫对面建一座圣母教堂。深爱她的阿方索十二世决定划出此地修建一座献给阿穆德纳圣母的大教堂,之后将她的墓安置在阿穆德纳圣母教堂的圣母祭坛下,以满足她的心愿。都说帝王薄情,也有个把例外的。

1993年,时任教宗的若望保禄二世为阿穆德纳圣母教堂祝圣并宣布对外开放,自此马德里教区的主教座堂正式设立于此。

教宗约翰保罗二世


阿穆德纳圣母,意为“谷仓圣母”,据说早在八世纪马德里被穆斯林占领时,当地天主教居民曾将一尊阿穆德纳圣母雕像藏在城墙里。1085年阿方索六世攻下马德里后四处寻找这尊为他们带来好运的雕像,经过几天的祈祷,城墙崩裂,露出藏了200年的圣母像,君民同庆。从此阿穆德纳圣母被奉为马德里的主保圣人。

这座圣母教堂主体是浅灰色的,两座钟楼和一座半圆形的巴洛克蓝灰色圆顶非常醒目,上面都竖立着十字架,教堂正立面的最上方中间是头戴皇冠的阿穆德纳圣母雕像,两旁为四尊西班牙圣人像。






在侧面有三座带铜雕的门,中间的铜门的浮雕是1993年6月15日时任教宗约翰保罗二世为阿穆德纳圣母教堂祝圣的场景。画面中左侧华盖下的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和索菲亚王后。显然铜门是后来换上去的。


教堂里毫无例外的高大恢弘,与众不同的是,顶上绘画了现代的颜色绚丽的图案,




在穹顶上绘制的是表现构成万物的四个基本元素(土、气、水、火)的美丽图案,色彩斑斓夺目。



下面是六幅色调鲜明的壁画,从左至右依次为耶稣受洗,基督显容,被钉十字架,全能基督,基督复活,基督升天,圣神降临。中间的全能基督图里,基督手中打开的书上写着“Amada vuestros enemigos”意思是“爱你的敌人”,“Vengo pronto”意思是“快来吧”。

祭坛前面的十字架上钉着耶稣。


管风琴在教堂的大门上面闪着银色的光芒。


美得不可方物的穹顶和花窗。




教堂为传统的拉丁十字布局,位于十字翼侧的小堂内的祭坛上供奉着阿穆德纳圣母的原始态像。看到人们可以走上祭坛两侧是带有黄铜栏杆的楼梯0距离靠近阿穆德纳圣母的木质雕像,有些吃惊,要知道这可是公元8世纪的圣母像啊。


这难得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我随着人群走近圣母像。


圣母抱着圣子,头上都戴着镶满宝石的金冠,站在银质的全是花纹浮雕的底座上,身后是精雕细作,金银打底,镶嵌宝石的屏风,后面的18幅图板描绘着圣母和耶稣的一生。圣母像保存得很好,但不像是8世纪的作品风格,是不是8世纪的真品?我表示存疑。




祭坛下方就是阿方索十二世的王后玛利亚·梅赛德斯的墓,这位逝世于1878年的王后在2000年终于如愿安葬在圣母脚下。阿门!


教堂也收藏了一些名画和雕塑。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还有个巨型罗马式地宫,一般的游客不知道,就会错过。小于带我们走进地宫。


地宫十分气派,无数石柱或组合或单独顶起地宫的拱廊和拱顶。


地宫的祭坛上站着三位圣者,中间是耶稣,左边是阿穆德纳圣母,右边好像是西班牙的一位国王。地宫的阿穆德纳圣母与上面教堂祭坛上的阿穆德纳圣母一模一样,但隔着祭坛前面的桌子,不能靠近。在地宫时隔着远,看不清楚,写游记时放大照片才发现有两个阿穆德纳圣母,不知道哪个是“原始态像”?








地宫的后墙上是彩色壁画,除了圣母还有两个有翅膀的女子,在教堂正面的外立面两侧就看到了这二位。在教堂侧殿的神龛里看到的是两个有翅膀的男性,在地宫地面上一块标志陵寝的铜板上的浮雕是她们对着十字架祈祷。她(他)们代表什么呢?也许西班牙的天使都是以成人的模样示人。




大教堂的地宫里会有很多名人的墓,这里也有。

已经是中午1点多钟了,该找个地方吃午饭了。跟着小于在老城里转,老城里的房子好像没有巴塞罗那的老城那么有艺术感和历史感,也有能让多看几眼的漂亮建筑。








地上趴着个大胖妞,丰乳肥臀,手里拿着个小镜子,还没胖妞的脸盘大,正顾影自怜呢。胖妞是著名的哥伦比亚画家雕塑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作品。他在马德里生活过很长时间。小于说博特罗是拉美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了,87岁了,健在,外号胖子艺术家。小于给胖妞起了个名字“臭美”。哈哈!




在马德里的T1航站楼还有博特罗的作品,胖妞依然是主题。


博特罗的画。


马约尔广场

走进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很大,周围环绕着三层住宅楼,有237个面临广场的阳台,下面是一圈带有劵拱的高高的石柱廊,共有9个入口。

广场上曾经是进行过宗教审判的地方,趴在阳台上就能看到赴死的新教教徒。那时候的广场是人山人海。




地面铺了几种颜色的地砖,广场中心也有一个骑马的青铜雕像。小于说这就是马约尔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骑在马上的就是他老人家。

广场上搭起大棚,里面有人在演奏和唱歌,大概是为演出做准备。


非常可惜的是大棚挡住了马约尔广场最精彩的部分——面包房之家,它在1590年就开始建造,是围合新广场的第一座建筑。至今广场最漂亮的还要数这座最古老的面包房之家。它的外墙上布满了壁画,是1989年马德里委托赢得竞赛的西班牙画家Carlos Franco设计绘制的。

从网上找到的照片。


马约尔广场是西方国家写入建筑史的几个顶尖著名的广场之一,在漫长岁月里也遭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现在看到的样子是1953年修建完成后的样子。

今天小于推荐给我们的午饭是去吃一种小面包,面包里夹着各种各样的“馅”,“馅”有100种,决不重样。1欧元一个,各自点自己得意的口味,再点两盘沙拉和两扎西班牙的Sangria。甩开腮帮子吃,每人5欧元。




吃饱了接着逛老街,街角有个老妇人摇着音乐箱乞讨,小于说老妇人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


太阳门广场

没有多远又走进一个半圆形的广场,小于说这就是有名的太阳门广场,广场有十条街道以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就像太阳的光芒。


又看到一尊青铜骑马雕像立在高大的石台上,也是位国王,就是第一个住进新王宫的科林斯三世,他在马德里市民心里人气很旺,,在他统治时期市民都称他为最佳市长,其实卡洛斯三世只做国王,没做过市长。雕像是1994年完成的。


广场周围最雄伟、最醒目的建筑是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原来是旧邮政大楼,现在是马德里自治区办公大楼,18世纪时法国设计师设计的。楼顶的钟楼是1867年加建的。西班牙人很器重这座大钟表示的时间,以到此来对表为荣。


西班牙的零公里地标也在这里。半圆环内是伊比利亚半岛地图,马德里正好处于地图的正中。地图上方标有“零公里”的字样,西班牙以此为起点计算全国公路的里程。


很多人围在一只熊的雕塑旁边,凑近看是一只熊抱着一棵杨梅树,在啃树上的果子,样子很萌,那馋嘴,急不可待的神情特别可爱。很多游客都来这里留影。


熊与杨梅树的雕塑就是马德里的标志,也是马德里市徽的一部分。远在11世纪,马德里的市徽里就有熊。13世纪初市议会和教会对马德里周边森林和牧场的所有权产生争议,经过长达20年的诉讼后,双方达成协议,森林归市议会,牧场归教会,此后市徽改以熊抱树做标志。再后来的一次大瘟疫袭来,发现杨梅对治疗瘟疫很有效,感恩的马德里人就认定熊抱的是棵杨梅树。


广场上的黑人小贩。

人体艺术兼杂耍?


德波神庙

埃及古老的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公元前12世纪,由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自监督建造起来的非常棒的一座神庙。可到了20世纪中期,埃及政府要建一个很大的阿斯旺水坝,管理尼罗河的水。就像修建三峡大坝,水坝建成后的水位高了很多,就会把岸上很多古迹淹没、泡酥,包括伟大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埃及政府知道自己身小力单,玩不转这么大的工程,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求助,于是51个国家的专家集体出动研究怎样能把阿布·辛拜勒神庙全须全尾地搬到高处,并且保证原汁原味。经过各国专家努力,神庙经过分割重建,复原在新的位置上,活儿干得很漂亮。

埃及政府为了答谢(其实没有能力把小神庙都搬走),把五座小一点的神庙,分别送给了参与抢救工作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和美国五个国家。埃及人的智慧不可小觑,这些国家得自己去把神庙分解后,运回国在原样拼好。不花埃及一分钱,神庙在异地保存,无论在哪儿,也是埃及的神庙。


西班牙收到的就是德波神庙,是2000多年前的一座用于供奉女神艾西斯的神庙。西班牙1968年完成在马德里的重建,不但原样复原,连朝向都不差分毫。

德波神庙坐落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周围有很多树,本来我们只看看外表就行了,当看到树荫下有游客排队等待进神庙参观时,立刻动心了。赶紧请示小于,小于痛快地答应等着我们参观完了。

神庙真的不大,对于去过埃及卢克索卡内克神庙的我来说,有点失望呢。


墙壁上的浮雕与象形文字都曾相识,可已经被岁月磨损得很浅,有些模糊不清了。凝视着平整的严丝合缝的大块石砖垒成的墙壁,不高却依然庄严的石柱,仍然被埃及古老的文明震撼。能感觉到西班牙人对这座2000多年历史的神庙细心呵护,爱护有加,我想远离故里的德波神庙在西班牙就是个宠儿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