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仅存的12个'单字县',有你的家乡没?

 公司总裁 2019-07-10

县,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始于春秋时期。不过,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推行郡县制,才最终在全国推行开来。

彼时,为了书写方便,多数地区一般都使用单字命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单字县'。遗憾的是,很多单字县经区划调整后,都已改名,彻底消失。比如林县改为'林州市'、巩县改为'巩义市'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单字县'96个。其中,河南的'单字县'有12个,位居全国第三。不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单字县名还能坚守多久?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河南境内的12个单字县。

1、淇县

淇县,隶属于鹤壁市。古称朝歌,为商朝陪都、周朝国都。

后经区划调整,又先后得名雅歌、淇州。明朝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并沿用至今。

2、浚县

浚县,隶属于鹤壁市。古称黎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黎阳县始置于西汉高祖年间,后经区划调整,又先后得名浚州、通州。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州降为县,始称浚县。

3、滑县

滑县,河南省直管县。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有'豫北粮仓'之称。

在隋至明初,滑县称为滑州。自明朝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州降为县,始称滑县。

4、杞县

杞县,隶属于开封市。古称雍丘,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雍丘县始置于秦,于五代时改为杞县(因古国而得名)。据了解。夏朝时期的杞国,曾在这里建都立国,长达上千年。

5、息县

息县,隶属于信阳市。因置县2000多年以来,不易息名,不改县制,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县'。

据资料记载,息县最早为息方国,后分封为息侯国。到了周庄王十五年(即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在华夏大地上首次置县,设立息县,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

6、新县

新县,隶属于信阳市。是著名的将军县,也是'中原南大门'。

新县置县时间并不长,始置于1933年,时名'经扶县'。1947年,改经扶县为新县,并沿用至今。

7、睢县

睢县,隶属于商丘市。古称襄邑,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

襄邑县始置于秦,后经区划调整,又先后得名拱州、睢州。明朝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州将为县,始称睢县。后又复升睢州,直到中华民国二年(即公元1913年),再次州降为县。

8、范县

范县,隶属于濮阳市。其老城,为河南境内著名的'飞地'。

范县始置于西汉初年(即公元前206年),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县了。唐高祖武德年间曾短暂的改县为州,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归属于山东,1964年划归河南。

9、温县

温县,隶属于焦作市。为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选的'千年古县'之一。

温县最早,称'温邑',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邑等同于秦汉时期的县。后来推行郡县制后,于汉初置温县,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了。

10、嵩县

嵩县,隶属于洛阳市。古称陆浑,后因嵩山起脉而得名。

陆浑县始置于汉,后因区划调整,又先后得名伊州、顺州。金改名为嵩州,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州降为县,始称嵩县。

11、叶县

叶县,隶属于平顶山市。春秋时为楚附属国许国国都。

叶县最早,称'叶邑',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六国后改名为叶阳,西汉时改叶阳为叶县,一直沿用至今。

12、郏县

郏县,隶属于平顶山市。是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郏县春秋时,名为'夹邑',与秦朝始置郏县。后因朝代变更,又先后改为汝南县、辅城县、郏城县。元大德八年(即公元1304年),复置郏县。

好了,以上就是河南境内仅存的12个'单字县'了。

河南曾经的单字县:

孟县(孟州市)、禹县(禹州市)、邓县(邓州市)、林县(林州市)、郑县(郑州市)、汲县(卫辉市)、辉县(辉县市)、巩县(巩义市)、密县(新密市)、陕县(陕州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