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生活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明月峰林 2019-07-10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它包活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数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孩子尽早摆成人的能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家长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解一些安全常识。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清规戒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却懒于对这些限制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孩子不能理解家长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认识不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一旦成人不在身边时,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从而引起一些伤亡事故。

     灌输安全隐患意识安全教育要从小重视,父母购买安全教育故事书,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渗透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过马路要注意左右看,没有车的时候才能过;在家里不能玩火、玩水、玩电。家里面也有危险,如果事情发生,先逃生再打电话报警;出去以后在外面不能吃生人的东西,不能远离父母视线,不能跟陌生人走。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要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例如,在自己不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就算是父母也不行。不要一个人走黑路等等。

     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事与非,美与丑,善与思是并存的。有人认为为了保持孩子的幼稚和纯真,应尽量不让孩子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要知道,温室里的花失经不起风吹日晒的。孩子若终日生活在鸟语花香的童话世界中,就不容易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对社会也会缺乏应有的戒备心理。正因为如此,孩子因听信别人的谎言或受物质引诱而造成走失或被拐骗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利用讲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说明周围社会的复杂性,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随便跟陌生人走等。

    父母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知和行是有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如: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如果你被反锁在家里,你该怎么办?”“如果房子着火了,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的手被划破了,你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习,这种活动既是游戏,又是模拟练习,孩子非常喜欢,同时,这种活动还能培养孩子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教会一些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有人欺负你怎么办,冤枉你,怎么应对等等。如果碰到不安全因素,机制应对,不要害怕,就算自己本身有一些过错,也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是由这些人来裁定和惩罚。碰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一定要告诉父母或者老师来处理。

   家长要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平时应注意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不要事无巨细都要赶在孩子的前面为他扫除一切障碍,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遇到危险,第一反应不应该去激烈反抗,或者大声呼救,首先不管有没有用,肯定会刺激到威胁者,让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危害到人身安全。这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一定是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满足自己的需求,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告诉犯罪分子,自己很害怕,希望不要伤害自己,我知道你一定是因为走投无路了,才做出这样的事,我真心希望能帮到你。先示弱,然后说出自己的需求:希望不要受到伤害,再告诉犯罪分子你能感受到他的无助,最后告诉他,希望能够满足他的需求。我觉得绝大部分犯罪分子在经历过这番谈话,情绪各方面应该会平静下来!

   家长还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家庭和谐的气氛、家长自身的乐观情绪等去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父母多跟孩子多说自己的阅历和经验。陪同孩子多看各类新闻,让孩子了解这个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套路和伤人招数。多听多看,会慢慢让孩子的内心建立防护观念。

    孩子要安然无恙地成长,仅仅靠家长细心呵护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得庇护下,他们终将走向独立。因此,家长不仅要细心地爱护孩子,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