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之诚:人生情境,事过皆佳

 明日大雪飘 2019-07-10

上课了,一位身材高大的教授步入课堂。只见他戴着瓜皮帽,黑圆框眼镜,穿的是长衫、缗裆裤,裤脚还绑在腿上,脚上一双布鞋。站定后,他摘下帽子,深深鞠躬,脑门要碰到桌面,然后说一声“同学们,我来看看你们”。——这是上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的课堂,这样的“繁文缛节”似乎与这所新式教会学校不搭,但这个自称“明朝人”要做旧学问的人却是最受学生爱戴的教授。

他叫邓之诚,南京人。

▲邓之诚

燕园来了个“明朝人”

1917年,30岁的邓之诚北上,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大历史系教授,并兼国史馆纂辑。彼时的北大,一派“新”气象,讲的是新学问,谈的是新思想,治旧学的邓之诚自然与他们玩不到一起。但他又不附和于主张一切复古的国粹派,所以颇受排挤。

这倒给了他专心治学教书的机会。除了北大,邓之诚还在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任教。直到1931年,邓之诚开始专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从此,一个遗老打扮的长者更加频繁地出入燕园。

邓之诚的外孙凌海成说,外公在燕京大学既上大课,也上小课。上课时从不带讲稿,也很少带书本,遇到必须引证的地方,他都会在黑板上用端正的小楷写出来。通常是一大段一大段地写,既快又准确。此外,书斋也成了课堂,他常常把学生喊到自己书斋来上课,耳提面命。每次上完还留学生吃饭,让人有“师生亲如家人父子”之感。

凌海成说,外公对子女有些溺爱,对学生同样溺爱。外界流传一个故事,说有一年冬天,王世襄在燕大上课,邓之诚在台上讲得正起劲,突然王世襄怀里的蝈蝈叫了起来,邓之诚立刻把他赶了出去。“其实外公只幽默地说了一句‘你听它的还是听我的?’,并无深责之意。

当然,邓之诚对弟子在学术上的指点就更多了。邓之诚的弟子门人号称三千,如侯仁之、周一良、王钟翰、周汝昌等大家,都曾受教于邓之诚。

抗战时期,燕大被日军封闭,邓之诚等人因拒绝为日军建立燕京研究院,而被关了一百多天。获释后,虽然生活窘迫,但他始终拒绝为日伪工作。日本人松崎鹤雄曾推荐邓之诚任日伪山西《新民报》主笔,月薪万元都没有打动邓之诚。后来松崎特地写信致歉,信上说:“知先生不欲任此报馆职,深悔知先生之浅,益慕先生之高节。

邓之诚的小楷

写了中华两千年的历史

1946年,燕京大学复校。年事已高的邓之诚本想引退,无奈校方坚决挽留,加之生活所迫,只得又回校任教。直到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邓之诚才以北大历史系教授的身份全薪退休。

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邓之诚都在家著述。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已经写了一半的《中华二千年史》。这部书的写作要上溯到邓之诚还在国史编纂处的时候。之后作为其在北大讲授中国通史的教材。到1933年秋,才完成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夏元四部分。

这些章节被选为《大学丛书》的一种,更名《中华二千年史》先行出版。抗战又打断了邓之诚的写作,直到退休后的第三年,邓之诚才将最后的明清部分写完,并于1956年出版。全书5卷9册,逾二百万言,煌煌巨制,是独具特色的史学经典。

邓之诚最后一部书是《清诗纪事初编》,但他没有看到这部书的出版就去世了。这部书继承黄宗羲“以诗证史”之说,填补了学术的空白。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在其《现代国学大师学记》用了洋洋五万字专论此书,并肯定邓之诚的大师地位。

尽管如此,自1952年起被作为“古董”束之高阁的邓之诚,至今还未被完全放下。这大概与他是个旧派学者有很大关系。对此,邓之诚的孙子邓雷只说了一句“人生情境,事过皆佳”。这是邓之诚日记中所摘录的一句话。

邓雷说,祖父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学术思想不为当政者接受,乃至现在的名气也低于他的弟子,是可以理解的。有人称他为“乾嘉学派”最后一人,因为他一直坚持的学术思想,不为时代改变而改变。也正因如此,他的传统学术思想到今天还在传承。

“祖父的《中华二千年史》、《清诗纪事初编》、《骨董琐记》等几部大作,在他去世50年后,还在相继再版,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邓雷说。

▲邓之诚文史札记

子承父业任教南大

邓之诚是南京人,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江宁邓之诚”“钟山邓之诚”这样的署名,但他从未来过南京。其幼子邓瑞子承父业,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也算圆了父亲的故乡梦。可惜的是,当我拜托凤凰出版社编辑王剑联系邓瑞的时候,才知道他已于2010年去世了。

王剑是《邓之诚文史札记》一书的编辑。这本书是邓瑞根据邓之诚日记整理而成。王剑告诉我,此前邓瑞一直在整理邓之诚日记,并在《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上连载了近10年。“每一次,邓先生都要来出版社,与编辑商谈稿子的问题。”王剑回忆道,邓瑞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以及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给出版社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之诚文史札记》的内容很广泛,诸如读书心得、文史札记、师友往还、诗词创作、文物赏鉴等,再一次表现了邓之诚的博学。

王剑说,邓之诚爱藏书,尤其是700余部顺康集部书被视为珍宝。但在1958年反右运动之后,邓之诚竟动了处理这些书的念头。1959年12月,邓之诚将这批书卖给了中科院图书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憾?”26天后,邓之诚去世。邓之诚能在浩劫到来之前,将藏书妥善处理,这让王剑感慨不已。

让王剑更为感慨的是,邓瑞在整理完《邓之诚文史札记》的书稿后,于2010年8月1日写好序言交到出版社,两个月后便不幸去世。“父子两代人,都能将所做事情做到善始善终,不留遗憾,实在令人感叹不已。”王剑说。

现在,整理邓之诚著作的重任落在了邓之诚的孙子邓雷身上。他告诉我,近三年来,他已整理出了100多万字的日记,还有一半需要整理,完整的日记预计20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那里面一定有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邓之诚。

来源:金陵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