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不听的语音部分 凡是参与社会活动的朋友都会面临着拍摄团体照的可能,于是平时喜欢拿着相机的都会被认为会拍团体照,显然有些是熟能生巧,驾轻就熟,上来就能够驾驭场面,拍摄出一张拿得出手的团体照,但是有些则是临时上阵,于是勉为其难的拍了一张难以拿出手的照片,由于团体照看似就是一张合影,但是这些人要凑起来还真不容易,显然十分珍贵,特别是那些大型会议,如果是让出了劳务费让你去拍的话,那出了问题,主办方真的要跳脚! 我在几年前在程家桥社区学校教摄影课时为此特意开了一堂课,说明我对此的重视。 今天就此写了小帖子,普及一下相关常识,这也是本公众号除了讲弄堂故事以外的一个特色。 这是当时授课的部分PPT内容。
学生的团体照也是如此,只要找到合适的场地来退让都可以拍出像样的团体照。当然需要合理的光圈来保持景深,否则后面的建筑物就会模糊。 这是我在外企开车时出游拍摄的小型团体照,由于那时的广角镜头一般都还在35mm的小广角,所以也不会出问题。 但是在公司办公室里来了专门拍摄团体照的商业机构,拍完后我就发现问题来了,由于场地狭小,所以他们采用的广角镜头,这样一来,人都进去了,但是显然两边的人都变形成了大胖子。这就是广角镜头拍摄团体照的弊端。 当我们拍摄带有建筑物的团体照时最好退得远一点,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完整性。 确实有时候不能往后退,那也要尽量用长一点的焦距(这张是41mm)同时光圈收小,焦点对着稍前位置的人,这样才能把清晰度兼顾到每个人。 这张应该是宝珍用手机拍的,由于手机本身的镜头都在24-28mm间,所以靠得太近都会出现略微的变形,中间的人显瘦,边上的显胖。当然今后拍摄排队时可以根据胖瘦来排位。 看看年轻人拍的集体照,多活跃。 其实无论使用何种工具拍摄集体照都是一个团体配合的作品,如果没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这样的队形怎么都不可能组织实现。 为了保证建筑物不变形,这张照片也是采用了广角镜头,采用相机上的水平仪来调整到完全水平状态,退到可以涵盖所有建筑物的距离。 拍摄后可以裁剪成宽画幅 可以出一张紧凑型的团体照,由于佳能相机现在的像数足够你后期的裁剪,足够你看得出每个人的脸,所以一两百人的团体照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同时采用三脚架固定相机连续拍摄何以在后期需找出诸如闭眼的人脸,用另一张正常的来替换。 所以我们常常需要一个合适的距离来拍摄团体照,根据人物的需要配合一些场景。 可见团体照的拍摄并不是把人都装进去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把一个超广角的镜头来拍摄团体照,否则事后都没法弥补。同时人像团体照切忌随意提高锐度,把人的脸都改成木刻状,那就是毁容案。 会拍这样的团体照才是真本事。早年在昆山的丹尼斯克,公司每年都会拍四五百人的团体照,宽画幅的,相当精彩,这是请无锡一家照相馆老师傅来上门服务,摇头机拍。所以一般团体要自己拍好这样的照片必须有相当宽大的场地。 关于摄影技术贴,我还写过:我常用什么镜头。#老寿眼中的上海#如何在秋冬季节拍摄城市影像。#老寿眼中的上海#城市影像记录。#老寿眼中的上海#浅谈摄影。 以上内容纯属有感而发,绝不针对第三者,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以免伤及无辜。 |
|
来自: 徐汇老寿oykxhg > 《待分类》